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研究评述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创新点第15-16页
2 概念界定、研究理论与相关政策第16-20页
    2.1 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乡村旅游第16页
        2.1.2 生态补偿第16-17页
        2.1.3 乡村旅游生态补偿第17页
    2.2 研究理论评述第17-19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第17页
        2.2.2 外部性理论第17-18页
        2.2.3 生态资本理论第18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2.3 生态补偿政策第19-20页
3 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现实基础第20-29页
    3.1 河北省乡村旅游自然资源概况第20-21页
        3.1.1 总体概况第20页
        3.1.2 资源分类第20-21页
    3.2 河北省乡村旅游对生态影响分析第21-23页
        3.2.1 乡村旅游建设对生态正外部性影响第21-22页
        3.2.2 乡村旅游发展对生态负外部性影响第22页
        3.2.3 乡村旅游生态影响评价第22-23页
    3.3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生态补偿第23-29页
        3.3.1 湿地生态补偿第23-24页
        3.3.2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第24-25页
        3.3.3 保护区生态补偿第25-27页
        3.3.4 森林草原生态补偿第27-29页
4 案例分析——以白洋淀为例第29-38页
    4.1 白洋淀生态补偿现状第29-30页
    4.2 白洋淀生态影响水平分析第30-34页
        4.2.1 生态影响评价模型构建第30-31页
        4.2.2 层次分析法评价应用第31-33页
        4.2.3 白洋淀生态影响实证结果第33-34页
    4.3 白洋淀生态补偿分析第34-38页
        4.3.1 补偿主客体第34-35页
        4.3.2 生态补偿方式第35-36页
        4.3.3 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第36-38页
5 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框架构建第38-44页
    5.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第38页
    5.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行性第38页
    5.3 设计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原则、标准与方法第38-41页
        5.3.1 补偿机制设计原则第38-39页
        5.3.2 补偿机制设计标准第39-40页
        5.3.3 补偿机制设计方法第40-41页
    5.4 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第41-44页
        5.4.1 补偿机制结构要件第41-43页
        5.4.2 补偿机制运行效果评价第43页
        5.4.3 补偿机制运行效果完善第43-44页
6 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保障对策建议第44-49页
    6.1 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法律建设第44-45页
        6.1.1 健全生态补偿立法第44页
        6.1.2 明确生态补偿责任第44-45页
        6.1.3 完善生态补偿救济制度第45页
    6.2 乡村旅游生态补偿管理措施第45-46页
        6.2.1 建立河北省统一利益协调机构第45-46页
        6.2.2 构建纠纷仲裁机制与生态网络共享机制第46页
    6.3 乡村旅游生态补偿经济建设第46-47页
        6.3.1 完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第46-47页
        6.3.2 合理运用资金渠道第47页
    6.4 乡村旅游生态补偿社会措施第47-49页
        6.4.1 增强生态补偿科普教育第47-48页
        6.4.2 扶植社会监督组织第48-49页
7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作者简历第59-60页
致谢第60-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枣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体系建立及赞皇大枣起源的研究
下一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