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我国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第11-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6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8页
        1.2.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2.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 论文框架结构第18-19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9-2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1-48页
    2.1 煤炭地区发展研究第21-27页
        2.1.1 资源型地区发展第21-24页
        2.1.2 资源型地区政策第24-27页
    2.2 绿色发展研究第27-42页
        2.2.1 可持续发展第27-29页
        2.2.2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第29-32页
        2.2.3 绿色经济第32-34页
        2.2.4 绿色发展第34-36页
        2.2.5 生态文明第36-39页
        2.2.6 绿色发展政策第39-42页
    2.3 政策网络理论研究第42-46页
        2.3.1 政策网络理论发展第42-43页
        2.3.2 政策网络理论应用第43-46页
    2.4 研究述评第46-48页
第3章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理论基础第48-63页
    3.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48-50页
        3.1.1 由均衡—非均衡—协调发展第48-50页
        3.1.2 由特定区域发展到特定内容试验第50页
    3.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第50-54页
        3.2.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50-52页
        3.2.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第52-54页
    3.3 资源环境经济理论第54-58页
        3.3.1 资源环境经济理论的发展第54-55页
        3.3.2 资源环境经济分析模型第55-56页
        3.3.3 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关系第56-58页
    3.4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的模式与特征第58-63页
        3.4.1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的模式第58-60页
        3.4.2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的特征第60-63页
第4章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网络分析第63-82页
    4.1 政策网络研究基本问题第63-66页
        4.1.1 政策网络一般认识第63-64页
        4.1.2 政策网络分析模型第64-65页
        4.1.3 政策网络分析方法第65-66页
    4.2 基于政策网络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第66-67页
        4.2.1 政策制定第66页
        4.2.2 政策执行第66-67页
    4.3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网络第67-82页
        4.3.1 绿色发展政策行动者第67-70页
        4.3.2 政策行动者互动关系分析第70-80页
        4.3.3 利益相关者互动网络模型第80-82页
第5章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设计第82-98页
    5.1 煤炭地区发展现状分析第82-87页
        5.1.1 资源分布不均,基础储量不足第82-84页
        5.1.2 一煤独大,前后关联产业发展滞后第84-85页
        5.1.3 生态环境压力大第85页
        5.1.4 政府职能定位与市场配置作用互动问题第85-86页
        5.1.5 新发展政策推行与旧有惯性冲突问题第86-87页
    5.2 煤炭地区政策分析第87-91页
        5.2.1 短缺经济时期的有水快流第87-88页
        5.2.2 过剩时期的压产关井与整合第88-89页
        5.2.3 经济发展放缓时期的多方位整治第89-91页
    5.3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设计第91-98页
        5.3.1 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第92-93页
        5.3.2 政策环境与面临的现实问题第93-95页
        5.3.3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设计第95-98页
第6章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评价与选择:以山西为例第98-134页
    6.1 煤炭地区绿色发展政策评价模型构建第98-103页
        6.1.1 模型构建原则第98-99页
        6.1.2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第99-102页
        6.1.3 基本模型的构建第102-103页
    6.2 研究地区现状第103-110页
        6.2.1 经济与资源状况第103-106页
        6.2.2 政策网络及政策现状第106-110页
    6.3 基于山西省主导产业的绿色发展政策评价第110-126页
        6.3.1 模型的具体化第110-122页
        6.3.2 评价结果第122-126页
    6.4 山西省绿色发展政策选择第126-134页
        6.4.1 评价结果分析第126-128页
        6.4.2 政策措施建议第128-13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4-137页
    7.1 研究结论第134-135页
    7.2 研究展望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8页
附录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钦杭成矿带南岭与浙西成矿元素富集规律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江西大吉山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五层楼”垂直形态分带动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