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博湖苇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我国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9-10页
        1.1.2 博湖苇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要求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内容第11页
        1.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4 技术路线(详见图 1-1)第12页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第13-17页
    2.1 循环经济的理论第13-14页
        2.1.1 循环经济的内涵第13页
        2.1.2 循环经济的原则第13页
        2.1.3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第13-14页
    2.2 相关理论第14-15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4页
        2.2.2 清洁生产理论第14页
        2.2.3 绿色消费理论第14-15页
    2.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5-17页
第三章 我国造纸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第17-20页
    3.1 国外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第17-18页
        3.1.1 企业层面第17页
        3.1.2 区域层面第17页
        3.1.3 社会层面第17-18页
    3.2 我国造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第18-19页
        3.2.1 企业层面第18页
        3.2.2 区域层面第18页
        3.2.3 社会层面第18-19页
    3.3 造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第19-20页
        3.3.1 内部循环模式第19页
        3.3.2 一体化模式第19页
        3.3.3 工业园区模式第19页
        3.3.4 废纸回用模式第19-20页
第四章 博湖苇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第20-26页
    4.1 公司概况第20页
    4.2 选择博湖苇业作为研究案例的理由第20-21页
    4.3 博湖苇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21-23页
        4.3.1 企业内部循环子系统第21-22页
        4.3.2 芦苇种植子系统第22-23页
    4.4 博湖苇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第23-26页
        4.4.1 博湖苇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状况第23-24页
        4.4.2 博湖苇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状况第24-25页
        4.4.3 博湖苇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水平第25-26页
第五章 博湖苇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26-33页
    5.1 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第26页
    5.2 博湖苇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5.2.1 “三废”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5.2.2 资源和能源的减量化存在的问题第27页
        5.2.3 资源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5.2.4 芦苇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8页
    5.3 原因分析第28-33页
        5.3.1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制尚不健全第28-29页
        5.3.2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认识不到位第29页
        5.3.3 绿色消费理念不普及第29-30页
        5.3.4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第30页
        5.3.5 循环经济绩效管理不科学第30-31页
        5.3.6 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动力与能力不足第31-32页
        5.3.7 融资能力不足,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滞后第32页
        5.3.8 市场定位不准,产品附加值低第32-33页
第六章 完善博湖苇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第33-40页
    6.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生态经济经营理念第33页
    6.2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员的意识和能力第33页
    6.3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管理机制第33-34页
    6.4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循环经济技术进步第34页
    6.5 提高融资能力,力保循环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第34-35页
    6.6 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第35页
    6.7 开发绿色新产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第35-36页
    6.8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第36-37页
    6.9 “三废”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对策第37-38页
    6.10 芦苇基地建设的对策第38-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作者简介第45-46页
导师评阅表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以ABC公司为例
下一篇:新疆乌苏市牧区绵羊消化道寄生蠕虫与包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