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 1.1.1 早产的定义及分类 | 第11页 |
| 1.1.2 早产的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 1.1.3 早产的后果 | 第12页 |
| 1.1.4 早产的临床负担 | 第12页 |
| 1.1.5 早产的经济负担 | 第12-13页 |
| 1.1.6 早产的病因及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5 论文创新点及可行性分析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2.1 研究现场的选择 | 第17页 |
| 2.2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 2.3 研究方法和调查内容 | 第18页 |
| 2.4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9页 |
| 2.6 质量控制 | 第19-22页 |
| 2.6.1 设计阶段 | 第19-21页 |
| 2.6.2 现场调查阶段 | 第21页 |
| 2.6.2.1 调查人员条件 | 第21页 |
| 2.6.2.2 项目培训 | 第21页 |
| 2.6.2.3 现场调查质控 | 第21页 |
| 2.6.3 资料整理阶段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22-36页 |
| 3.1 早产儿发生率 | 第22页 |
| 3.2 研究人群的一般特征 | 第22-23页 |
| 3.3 早产儿与足月儿体格检查结果 | 第23页 |
| 3.4 母亲孕期合并症情况 | 第23-24页 |
| 3.5 母亲既往生育史与早产儿发生相关性探讨的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4-29页 |
| 3.6 母亲生育史与不同类型早产关系的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9-3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1页 |
| 4.1 早产流行现状分析 | 第36页 |
| 4.2 母亲一般情况与早产的关系 | 第36-37页 |
| 4.2.1 母亲年龄与早产的关系 | 第36页 |
| 4.2.2 母亲文化程度与早产的关系 | 第36页 |
| 4.2.3 母亲民族与早产的关系 | 第36页 |
| 4.2.4 胎儿性别与早产的关系 | 第36-37页 |
| 4.3 母亲孕期合并症与早产的关系 | 第37-38页 |
| 4.4 母亲既往生育史与早产的关系 | 第38-39页 |
| 4.5 早产的预防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 5.1 结论 | 第41页 |
| 5.2 展望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附录1 | 第48-49页 |
| 附录2 | 第49-50页 |
| 综述 早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 | 第50-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