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不动产信托概述 | 第11-15页 |
1.1 不动产概述 | 第11-12页 |
1.1.1 不动产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不动产的特性 | 第11-12页 |
1.2 不动产信托概述 | 第12-15页 |
1.2.1 不动产信托概念 | 第12页 |
1.2.2 不动产信托的主要分类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不动产信托业务运行现状 | 第15-23页 |
2.1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2.1.1 信托业发展迅速 | 第15页 |
2.1.2 信托业投资者范围扩展 | 第15-16页 |
2.1.3 信托风险事件频发 | 第16-18页 |
2.1.4 部分产品的法律风险较大 | 第18-19页 |
2.2 土地信托创新现状 | 第19-23页 |
2.2.1 土地信托创新的现实需要 | 第19-21页 |
2.2.2 土地信托实例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不动产信托运行机制法律方面的问题 | 第23-30页 |
3.1 不动产信托运行机制的问题 | 第23-24页 |
3.1.1 未进行不动产产权的转移 | 第23页 |
3.1.2 缺乏专门的不动产价值评估 | 第23页 |
3.1.3 融资方式不成熟 | 第23-24页 |
3.1.4 不动产信托登记问题 | 第24页 |
3.2 不动产信托业务涉及的政策法规问题 | 第24-27页 |
3.2.1 政策法规制定的不足 | 第24页 |
3.2.2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信托财产的合法合规性 | 第24-26页 |
3.2.3 交易结构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 第26-27页 |
3.2.4 诉讼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 第27页 |
3.3 不动产信托法律方面存在问题 | 第27-29页 |
3.3.1 在信托法律的制定上缺乏专门性的法律出台 | 第27-28页 |
3.3.2 中国信托法律法规分散 | 第28-29页 |
3.3.3 融资基金法存在缺陷 | 第29页 |
3.4 不动产信托业务涉及的其它法律相关问题 | 第29-30页 |
3.4.1 证券法相关问题 | 第29-30页 |
3.4.2 产权的问题 | 第30页 |
第四章 结合案例看不动产信托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4.1 不动产信托案例概述 | 第30-32页 |
4.1.1 案例背景 | 第30-31页 |
4.1.2 案例概况 | 第31-32页 |
4.2 结合案例看不动产信托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2-36页 |
4.2.1 法律关系混乱 | 第32-33页 |
4.2.2 权责错位 | 第33页 |
4.2.3 信托公司可能将部分信托财产或者收益占为己有 | 第33-34页 |
4.2.4 虚设信托贷款合同关系 | 第34页 |
4.2.5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 第34页 |
4.2.6 信息披露制度形同虚设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不动产信托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6-42页 |
5.1 不动产信托运行机制的完善 | 第36-37页 |
5.1.1 在立法上通过对不动产信托的定义 | 第36页 |
5.1.2 设立不动产价值评估环节 | 第36页 |
5.1.3 选择不动产资产证券化作为不动产信托的融资途径 | 第36页 |
5.1.4 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的完善 | 第36-37页 |
5.1.5 选择集中监管模式 | 第37页 |
5.2 不动产信托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37-42页 |
5.2.1 建立专门的不动产信托法 | 第37-38页 |
5.2.2 健全受托人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38页 |
5.2.3 明确不动产信托基金托管人的职责 | 第38-39页 |
5.2.4 确立不动产信托基金托管人的法律地位 | 第39页 |
5.2.5 做好相关法律规范的衔接问题 | 第39-40页 |
5.2.6 完善不动产相关规定 | 第40页 |
5.2.7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