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一、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4-15页 |
二、 公平理论 | 第15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 延迟退休 | 第15-16页 |
二、 养老金替代率 | 第16-17页 |
三、 个人账户养老金 | 第17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三、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我国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23页 |
一、 我国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的形成 | 第22页 |
二、 我国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 第23-25页 |
一、 构建模型 | 第23-24页 |
二、 实证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模型与替代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2页 |
一、 年龄变动的影响 | 第25-29页 |
二、 利率变动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 工资增长率变动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延迟退休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2-48页 |
第一节 方案设计 | 第32-40页 |
一、 研究假设 | 第32-34页 |
二、 参数的确定 | 第34-40页 |
三、 方案设计 | 第40页 |
第二节 模型运算 | 第40-45页 |
一、 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额 | 第40-43页 |
二、 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 第43-44页 |
三、 测评结果 | 第44-45页 |
第三节 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一、 加大政府工作决心和力度,积极推动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 第48-50页 |
二、 采用阶梯式退休制度,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 第50页 |
三、 实行男女同龄退休,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 第50-51页 |
四、 做好相关配套措施,保障延迟退休平稳过渡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