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钻铆多功能末端执行器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自动钻铆多功能末端执行器的详细设计 | 第22-40页 |
2.1 飞机复合材料部件加工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2.2 机械结构设计 | 第24-32页 |
2.2.1 设计方案与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2.2.2 工位转换模块设计 | 第25-28页 |
2.2.3 检测模块设计 | 第28-30页 |
2.2.4 加工辅助模块设计 | 第30-32页 |
2.3 控制系统架构 | 第32-39页 |
2.3.1 控制系统组态 | 第32-33页 |
2.3.2 气动回路设计 | 第33-34页 |
2.3.3 驱动系统及电主轴回路设计 | 第34-37页 |
2.3.4 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2.3.5 PLC程序加工时序设计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多功能末端执行器机械结构静动态性能校核 | 第40-58页 |
3.1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0页 |
3.1.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40页 |
3.1.2 有限元平台的选择 | 第40页 |
3.2 实体模型的合理简化 | 第40-42页 |
3.2.1 框架及压力脚模块的合理简化 | 第41页 |
3.2.2 子模块简化处理 | 第41-42页 |
3.3 动静态性能校核 | 第42-51页 |
3.3.1 有限元参数设置 | 第42-44页 |
3.3.2 静态性能分析 | 第44-48页 |
3.3.3 基于制孔力的瞬态响应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3.4 结构优化方案 | 第51-55页 |
3.4.1 系统结构优化 | 第51-55页 |
3.5 结构优化后的动静态性能校核 | 第55-57页 |
3.5.1 优化后设备的静态校核 | 第55-57页 |
3.5.2 优化后设备的瞬态分析 | 第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多功能末端执行器模态分析及实验验证 | 第58-68页 |
4.1 模态分析的意义及发展简介 | 第58页 |
4.2 末端执行器模态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58-60页 |
4.3 末端执行器模态分析试验 | 第60-65页 |
4.3.1 模态分析实验基础 | 第60-61页 |
4.3.2 模态分析实验方案 | 第61-64页 |
4.3.3 实验测试 | 第64-65页 |
4.4 模态分析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67页 |
4.5 模态分析总结 | 第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多功能末端执行器电机驱动参数分析优化 | 第68-81页 |
5.1 运动仿真研究 | 第68-75页 |
5.1.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 第68-69页 |
5.1.2 加速度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5.1.3 加工节拍仿真 | 第71-75页 |
5.2 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实验验证 | 第75-80页 |
5.2.1 设备集成调试 | 第75-77页 |
5.2.2 加工实验与效果分析 | 第77-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1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