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1.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 | 第10-12页 |
1.1.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1.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1 国外 | 第17-18页 |
1.2.2 国内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 | 第21-25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1.2 地貌 | 第21页 |
2.1.3 气候 | 第21-22页 |
2.1.4 水文 | 第22页 |
2.1.5 土壤 | 第22页 |
2.1.6 植被 | 第22-23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2.2.1 建制与沿革 | 第23-24页 |
2.2.2 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人员组成 | 第24页 |
2.2.3 交通及林区设施 | 第24页 |
2.2.4 经济概况 | 第24页 |
2.3 森林经营概况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8页 |
3.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5-26页 |
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指标筛选的思路 | 第26页 |
3.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34页 |
3.3.1 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 第26-27页 |
3.3.2 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 第27-34页 |
3.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技术线路 | 第34页 |
3.5 评估参数来源 | 第34-38页 |
3.5.1 物质量参数来源 | 第34-36页 |
3.5.2 社会公共数据来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 第38-66页 |
4.1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数据 | 第38-41页 |
4.1.1 各类林地面积 | 第38页 |
4.1.2 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 | 第38页 |
4.1.3 树种面积蓄积 | 第38-40页 |
4.1.4 林分质量 | 第40-41页 |
4.1.5 林木生长量(率) | 第41页 |
4.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结果 | 第41-56页 |
4.2.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物质量 | 第41-43页 |
4.2.2 不同林分类型服务功能物质量 | 第43-56页 |
4.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结果 | 第56-65页 |
4.3.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 | 第56-58页 |
4.3.2 不同林分类型服务功能价值量 | 第58-65页 |
4.4 评估结果和讨论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 第66-72页 |
5.1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补偿现状 | 第66页 |
5.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6-67页 |
5.3 构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探讨 | 第67-69页 |
5.3.1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 | 第68页 |
5.3.2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工作 | 第68-69页 |
5.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69-72页 |
5.4.1 确定补偿内容 | 第69-70页 |
5.4.2 补偿构成 | 第70页 |
5.4.3 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 | 第70页 |
5.4.4 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渠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