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冷作模具钢的性能要求 | 第14-19页 |
1.2.1 冷作模具钢的工作性能要求 | 第15-17页 |
1.2.2 冷作模具钢的工艺性能要求 | 第17-19页 |
1.3 影响冷作模具钢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9-26页 |
1.3.1 化学成分 | 第19-22页 |
1.3.2 组织组成相 | 第22-26页 |
1.4 奥氏体化 | 第26-29页 |
1.4.1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 第27页 |
1.4.2 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 | 第27-28页 |
1.4.3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1 原材料 | 第31页 |
2.1.2 实验用钢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 测试分析 | 第32-37页 |
2.2.1 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2.2.2 奥氏体化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 第33页 |
2.2.3 热处理实验 | 第33-34页 |
2.2.4 组织分析 | 第34-35页 |
2.2.5 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第3章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37-77页 |
3.1 奥氏体化相转变动力学 | 第37-40页 |
3.1.1 JMAK模型 | 第37-38页 |
3.1.2 形核模型 | 第38页 |
3.1.3 生长模型 | 第38-39页 |
3.1.4 碰撞模型 | 第39-40页 |
3.2 铬元素对奥氏体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40-49页 |
3.2.1 实验用钢的成分和组织 | 第40-42页 |
3.2.2 差热分析 | 第42-44页 |
3.2.3 奥氏体转变分数和相变速率 | 第44-46页 |
3.2.4 平均晶粒尺寸的测定 | 第46-48页 |
3.2.5 模型拟合结果 | 第48-49页 |
3.3 锰元素对奥氏体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49-57页 |
3.3.1 实验用钢的成分和组织 | 第50-51页 |
3.3.2 差热分析 | 第51-52页 |
3.3.3 奥氏体转变分数和相变速率 | 第52-54页 |
3.3.4 平均晶粒尺寸的测定 | 第54-56页 |
3.3.5 模型拟合结果 | 第56-57页 |
3.4 钼元素对奥氏体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57-66页 |
3.4.1 实验用钢的成分和组织 | 第58-59页 |
3.4.2 差热分析 | 第59-61页 |
3.4.3 奥氏体转变分数和相变速率 | 第61-63页 |
3.4.4 平均晶粒尺寸的测定 | 第63-65页 |
3.4.5 模型拟合结果 | 第65-66页 |
3.5 钒元素对奥氏体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66-74页 |
3.5.1 实验用钢的成分和组织 | 第66-68页 |
3.5.2 差热分析 | 第68-69页 |
3.5.3 奥氏体转变分数和相变速率 | 第69-71页 |
3.5.4 平均晶粒尺寸的测定 | 第71-73页 |
3.5.5 模型拟合结果 | 第73-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4章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化起始温度的影响 | 第77-117页 |
4.1 铬元素对奥氏体化起始温度的影响 | 第77-85页 |
4.2 锰元素对奥氏体化起始温度的影响 | 第85-92页 |
4.3 钼元素对奥氏体化起始温度的影响 | 第92-98页 |
4.4 钒元素对奥氏体化起始温度的影响 | 第98-105页 |
4.5 多元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化起始温度的影响 | 第105-11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第5章 热处理温度对YBD-3 和SDC99铸造合金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117-131页 |
5.1 热处理工艺 | 第117-120页 |
5.2 热处理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 第120-126页 |
5.3 热处理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 第126-12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51页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1-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