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同步性和繁殖密度对杂色山雀婚外父权比率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鸟类婚外配 | 第11-15页 |
1.1.1 鸟类婚外配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1-13页 |
1.1.2 婚外父权比率的变异原因 | 第13-15页 |
1.2 领域研究简述 | 第15-17页 |
1.3 杂色山雀研究简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实验地简介 | 第19页 |
2.1.2 试剂和仪器 | 第19-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2.2.1 野外实验 | 第21-24页 |
2.2.2 室内实验 | 第24-27页 |
2.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9-37页 |
3.1 筑巢期领域半径 | 第29-31页 |
3.2 筑巢期领域行为与距离的关系 | 第31-33页 |
3.3 父权鉴定结果 | 第33-34页 |
3.4 繁殖同步性对婚外父权比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5 繁殖密度对婚外父权比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6 婚外父权繁殖巢与婚外父本巢距离 | 第35-3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7-41页 |
4.1 筑巢期领域大小与领域行为 | 第37页 |
4.2 杂色山雀婚外父权 | 第37-38页 |
4.3 繁殖同步性对婚外父权比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 繁殖密度对婚外父权比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