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4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铿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11-14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述 | 第11-13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特点 | 第13-14页 |
1.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 第14-22页 |
1.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5-17页 |
1.3.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7-22页 |
1.4 硅及其复合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31页 |
1.4.1 硅的制备方法概述 | 第23-24页 |
1.4.2 纳米硅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4.3 硅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1.4.4 电解液和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1.5.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1.5.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4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实验技术 | 第44-51页 |
2.1 实验用到的药品和仪器 | 第44-4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44-4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2.2 材料的表征技术 | 第46-48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 | 第46页 |
2.2.2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 第46-47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7页 |
2.2.4 氮气吸附脱附实验 | 第47页 |
2.2.5 热重分析 | 第47页 |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7-48页 |
2.2.7 拉曼光谱衍射技术 | 第48页 |
2.3 电化学测量技术 | 第48-49页 |
2.3.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8-49页 |
2.3.2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9页 |
2.3.3 充放电测试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硅/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51-70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本章研究思路 | 第52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3.3.1 试剂及仪器 | 第52-54页 |
3.3.2 材料制备 | 第54-55页 |
3.3.3 材料的表征 | 第55-56页 |
3.3.4 充放电测试 | 第5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3.4.1 石墨烯的结构表征 | 第56-58页 |
3.4.2 硅/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8-63页 |
3.4.3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 第63-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第四章 碳/硅-二氧化硅/碳纳米球形复合物的制备与电化学研究 | 第70-94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本章研究思路 | 第71-72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2-78页 |
4.3.1 试剂及仪器 | 第72-73页 |
4.3.2 聚苯乙烯球(PS)的制备 | 第73页 |
4.3.3 内部连通空心纳米二氧化硅球的制备 | 第73页 |
4.3.4 反应条件对空心纳米硅球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3-77页 |
4.3.5 碳/硅-二氧化硅/碳纳米球形复合物的制备 | 第77页 |
4.3.6 材料表征 | 第77页 |
4.3.7 电化学测试 | 第77-7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8-91页 |
4.4.1 XRD表征 | 第78-79页 |
4.4.2 XPS表征 | 第79-80页 |
4.4.3 SEM表征 | 第80-81页 |
4.4.4 TEM表征 | 第81-82页 |
4.4.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 | 第82-83页 |
4.4.6 纳米硅和普通硅-碳复合物的SEM表征 | 第83-84页 |
4.4.7 碳含量的测定 | 第84页 |
4.4.8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84-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5.1 结论 | 第94-95页 |
5.2 展望 | 第95-96页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第96-97页 |
在校期间获得奖励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