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进展 | 第12页 |
1.3 水质净化厂建设情况简介 | 第12页 |
1.4 水质净化处理及排水设施现状 | 第12-13页 |
1.4.1 污水处理工艺 | 第12-13页 |
1.4.2 排水设施现状 | 第13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项目建设概况 | 第14-25页 |
2.1 城市概况 | 第14-15页 |
2.1.1 城市性质及规模 | 第14页 |
2.1.2 自然条件 | 第14-15页 |
2.2 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 第15页 |
2.3 城市排水现状及规划 | 第15-18页 |
2.3.1 排水分区 | 第15-16页 |
2.3.2 排水设施现状 | 第16-18页 |
2.4 长春市排水专项规划 | 第18-19页 |
2.4.1 排水现状 | 第18页 |
2.4.2 污水处理厂规划 | 第18-19页 |
2.5 串湖流域排水规划 | 第19-22页 |
2.5.1 排水系统 | 第19-21页 |
2.5.2 铁西汇水区规划 | 第21-22页 |
2.6 天嘉水质净化厂现状 | 第22-25页 |
2.6.1 概况 | 第22-23页 |
2.6.2 处理规模及工艺 | 第23-25页 |
第3章 工程方案论证 | 第25-43页 |
3.1 编制范围、工程建设期 | 第25页 |
3.1.1 编制范围 | 第25页 |
3.1.2 工程建设期 | 第25页 |
3.2 工程规模确定 | 第25-26页 |
3.3 水质论证 | 第26-30页 |
3.3.1 进水水质 | 第26-29页 |
3.3.2 出水水质 | 第29-30页 |
3.4 工程厂址论证 | 第30页 |
3.5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论证 | 第30-37页 |
3.5.1 预处理方案确定 | 第30-32页 |
3.5.2 “酸化水解池+曝气生物滤池”系统改造方案确定 | 第32-34页 |
3.5.3 曝气生物滤池改造方案 | 第34-35页 |
3.5.4 除臭改造方案确定 | 第35-36页 |
3.5.5 污泥处理改造方案确定 | 第36页 |
3.5.6 消毒处理工艺确定 | 第36-37页 |
3.6 工艺流程方案比较 | 第37-41页 |
3.7 推荐工艺方案的确定 | 第41-43页 |
第4章 工程设计 | 第43-71页 |
4.1 工艺设计 | 第43-68页 |
4.1.1 各单体设计水量确定 | 第43页 |
4.1.2 粗格栅间及提升泵房(设备改造) | 第43-47页 |
4.1.3 细格栅间及旋流沉砂池(设备改造) | 第47-50页 |
4.1.4 旋流沉砂池及精细格栅间(新建) | 第50-52页 |
4.1.5 A~2/O+IFAS生化池、回流、剩余污泥泵房及二沉池 | 第52-56页 |
4.1.6 深度处理间 | 第56-60页 |
4.1.7 臭氧接触池 | 第60页 |
4.1.8 巴氏计量槽 | 第60-61页 |
4.1.9 臭氧发生器间 | 第61页 |
4.1.10 鼓风机房 | 第61-62页 |
4.1.11 投药间 | 第62-63页 |
4.1.12 除臭间改造方案 | 第63-65页 |
4.1.13 污泥脱水间改造方案 | 第65-66页 |
4.1.14 酸化水解池改造方案 | 第66-67页 |
4.1.15 曝气生物滤池改造 | 第67-68页 |
4.1.16 反冲洗回流泵池改造 | 第68页 |
4.1.17 紫外消毒间改造 | 第68页 |
4.2 建筑设计 | 第68-69页 |
4.2.1 构造做法 | 第68-69页 |
4.2.2 消防设计 | 第69页 |
4.3 结构设计 | 第69-70页 |
4.4 电气设计 | 第70页 |
4.5 自控设计 | 第70页 |
4.6 供热与通风设计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页 |
5.2 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图 | 第76-8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