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夹皮沟八家子矿床成因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1 中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2 夹皮沟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1.3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2 论文选题及意义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8-20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9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20-22页 |
2.2 区域岩浆岩 | 第22-26页 |
2.2.1 太古宙侵入岩 | 第23-24页 |
2.2.2 元古代侵入岩 | 第24-25页 |
2.2.3 古生代侵入岩 | 第25页 |
2.2.4 中生代侵入岩 | 第25-26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26-28页 |
2.3.1 断裂构造 | 第27-28页 |
2.3.2 褶皱构造 | 第28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28-29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9-36页 |
3.1 矿区地质概括 | 第29-30页 |
3.2 矿体类型及矿体特征 | 第30-33页 |
3.3 矿石类型和特征 | 第33-34页 |
3.4 围岩蚀变类型和矿化阶段 | 第34-36页 |
第4章 成矿流体特征 | 第36-42页 |
4.1 实验样品与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4.1.1 实验样品 | 第36-3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4.2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37-42页 |
4.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37-39页 |
4.2.2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相关物理参数 | 第39-41页 |
4.2.3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第5章 年代学特征 | 第42-46页 |
5.1 实验样品与方法 | 第42-43页 |
5.1.1 实验样品 | 第42-43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50页 |
6.1 实验样品 | 第46页 |
6.1.1 氢-氧同位素 | 第46页 |
6.1.2 硫-铅同位素 | 第46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6.2.1 氢-氧同位素 | 第46-47页 |
6.2.2 硫-铅同位素 | 第47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6.3.1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7-48页 |
6.3.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页 |
6.3.3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50页 |
第7章 矿床成因 | 第50-58页 |
7.1 矿床地质特征 | 第50-52页 |
7.2 成矿流体起源与演化 | 第52-53页 |
7.3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3-54页 |
7.4 成矿时代 | 第54-56页 |
7.5 成矿地质过程 | 第56-58页 |
第8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图版 | 第66-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