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压双连拱隧道合理开挖与支护方式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连拱隧道偏压成因 | 第10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隧道数值计算理论 | 第15-22页 |
| 2.1 隧道数值计算原理 | 第15-19页 |
| 2.1.1 隧道计算模型 | 第15-16页 |
| 2.1.2 地层结构法 | 第16-17页 |
| 2.1.3 有限单元法分析流程 | 第17-19页 |
| 2.2 隧道开挖有限元模拟的实现 | 第19-22页 |
| 2.2.1 MIDAS GTS NX简介 | 第19-20页 |
| 2.2.2 选取岩体屈服准则 | 第20-21页 |
| 2.2.3 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模拟 | 第21-22页 |
| 3 偏压连拱隧道数值模拟分析 | 第22-61页 |
| 3.1 刘岗隧道概况 | 第22-28页 |
| 3.1.1 荣乌高速简介 | 第22页 |
| 3.1.2 隧道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 第22-25页 |
| 3.1.3 隧道设计概况 | 第25-28页 |
| 3.2 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 第28-32页 |
| 3.2.1 偏压连拱隧道常用施工方法简介 | 第28-31页 |
| 3.2.2 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 | 第31-32页 |
| 3.3 偏压连拱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2-34页 |
| 3.3.1 建立数值模型 | 第32-34页 |
| 3.3.2 不同开挖顺序的数值模拟 | 第34页 |
| 3.4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60页 |
| 3.4.1 隧道围岩及中隔墙应力分析 | 第34-43页 |
| 3.4.2 隧道围岩塑性区分析 | 第43-44页 |
| 3.4.3 隧道围岩及中隔墙位移分析 | 第44-56页 |
| 3.4.4 隧道初期支护内力分析 | 第56-6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4 隧道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 第61-70页 |
| 4.1 初期支护结构优化 | 第61页 |
| 4.2 计算过程 | 第61-62页 |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9页 |
| 4.3.1 围岩及中隔墙应力分析 | 第62-63页 |
| 4.3.2 中隔墙位移分析 | 第63-64页 |
| 4.3.3 初期支护内力分析 | 第64-6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