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古汉字识别中的难点分析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支持向量机和曲波变换 | 第15-34页 |
2.1 经验风险和结构风险最小化 | 第15-17页 |
2.2 支持向量机 | 第17-24页 |
2.2.1 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原理 | 第17-19页 |
2.2.2 核函数 | 第19-20页 |
2.2.3 多类SVM | 第20-24页 |
2.3 曲波变换 | 第24-33页 |
2.3.1 小波变换 | 第24-27页 |
2.3.2 脊波变换 | 第27-29页 |
2.3.3 曲波变换 | 第29-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混合核加权LS-SVM的古汉字图像识别 | 第34-49页 |
3.1 混合核加权LS-SVM分类器 | 第34-38页 |
3.1.1 LS-SVM分类器 | 第34-36页 |
3.1.2 加权LS-SVM分类器 | 第36-37页 |
3.1.3 混合核函数 | 第37-38页 |
3.2 特征提取 | 第38-43页 |
3.2.1 部件结构特征 | 第38-40页 |
3.2.2 整体广义密度特征 | 第40-41页 |
3.2.3 伪二维弹性网格下的局部点密度特征 | 第41-42页 |
3.2.4 伪二维弹性网格笔划特征 | 第42-43页 |
3.2.5 多特征融合 | 第43页 |
3.3 算法步骤 | 第43-44页 |
3.4 实验 | 第44-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结合二代曲波变换和混合核LS-SVM的古汉字图像识别 | 第49-61页 |
4.1 二代曲波变换 | 第49-55页 |
4.1.1 二代连续曲波变换 | 第49-51页 |
4.1.2 二代离散曲波变换 | 第51-55页 |
4.2 灰度共生矩阵 | 第55-57页 |
4.3 基于PCA的特征降维 | 第57-58页 |
4.3.1 PCA原理 | 第57页 |
4.3.2 特征降维 | 第57-58页 |
4.4 算法步骤 | 第58-59页 |
4.5 实验 | 第59-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1页 |
5.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