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示波器串行总线协议分析模块的软件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数字示波器及总线技术概述 | 第8-9页 |
1.1.2 数字示波器串行总线协议分析的意义 | 第9页 |
1.2 数字示波器串行总线协议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2-20页 |
2.1 课题任务要求及功能指标 | 第12-13页 |
2.1.1 课题任务要求 | 第12页 |
2.1.2 功能指标 | 第12-13页 |
2.2 硬件结构介绍 | 第13-14页 |
2.3 软件方案设计 | 第14-18页 |
2.3.1 软件功能分析 | 第14-15页 |
2.3.2 软件模块划分 | 第15页 |
2.3.3 软件设计方案 | 第15-18页 |
2.4 开发环境 | 第18-19页 |
2.4.1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18页 |
2.4.2 Visual C++6.0概述 | 第18页 |
2.4.3 Visual C++6.0开发过程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消息处理与参数设置模块的设计 | 第20-34页 |
3.1 键盘消息接收与处理模块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3.1.1 任务需求及难点分析 | 第20页 |
3.1.2 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3.2 键盘消息接收与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21-25页 |
3.2.1 串口通信初始化 | 第21-22页 |
3.2.2 多线程设计 | 第22-25页 |
3.3 参数设置模块的方案及命令参数设计 | 第25-29页 |
3.3.1 任务分析及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3.3.2 命令参数需实现的功能 | 第27页 |
3.3.3 命令参数设计的实现 | 第27-29页 |
3.4 数据参数的设计 | 第29-33页 |
3.4.1 两种显示算法 | 第29-31页 |
3.4.2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串行总线协议分析模块的设计 | 第34-60页 |
4.1 I2C总线协议分析的设计 | 第34-47页 |
4.1.1 I2C总线协议规范 | 第34-36页 |
4.1.2 I2C总线数字标签的设计 | 第36-39页 |
4.1.3 I2C总线事件列表的设计 | 第39-41页 |
4.1.4 I2C总线事件搜索的设计 | 第41-47页 |
4.2 SPI总线协议分析的设计 | 第47-53页 |
4.2.1 SPI总线协议规范 | 第47-49页 |
4.2.2 SPI总线数字标签的设计 | 第49-51页 |
4.2.3 SPI总线事件列表的设计 | 第51-53页 |
4.2.4 SPI总线事件搜索的设计 | 第53页 |
4.3 I2S总线协议分析设计 | 第53-59页 |
4.3.1 I2S总线协议规范 | 第53-55页 |
4.3.2 I2S总线数字标签的设计 | 第55-57页 |
4.3.3 I2S总线事件列表的设计 | 第57-58页 |
4.3.4 I2S总线事件搜索的设计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调试和功能性验证 | 第60-78页 |
5.1 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61-63页 |
5.1.1 常规问题 | 第61-62页 |
5.1.2 界面显示闪屏问题 | 第62-63页 |
5.1.3 数据参数设置面板数据掩码问题 | 第63页 |
5.2 串行总线协议分析功能验证 | 第63-77页 |
5.2.1 I2C总线协议分析验证 | 第64-68页 |
5.2.2 SPI总线协议分析验证 | 第68-72页 |
5.2.3 I2S总线协议分析验证 | 第72-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