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森林生态足迹与人口承载力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一) 人口承载力 | 第12-16页 |
| (二) 森林承载力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 三、理论支撑 | 第17-22页 |
| (一) 人口理论 | 第17-20页 |
| (二) 生态足迹理论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安徽省概况 | 第22-27页 |
| 一、自然资源概况 | 第22-23页 |
| 二、人口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 三、生态环境概况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第27-35页 |
| 一、基本概念 | 第27-30页 |
| 二、生态足迹模型及公式 | 第30-34页 |
| (一) 模型前提假设 | 第30-31页 |
| (二) 生态足迹公式 | 第31-32页 |
| (三) 生态承载力 | 第32页 |
| (四) 人口承载力 | 第32-33页 |
| (五) 生态压力指数 | 第33-34页 |
| 三、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安徽省森林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第35-53页 |
| 一、安徽省森林资源概况 | 第35-36页 |
| 二、森林资源生态足迹 | 第36-40页 |
| (一) 生物资源消费账户 | 第36-37页 |
| (二) 碳足迹账户 | 第37-39页 |
| (三) 人均生态足迹 | 第39-40页 |
| 三、森林资源生态承载力 | 第40-45页 |
| 四、生态压力指数 | 第45-46页 |
| 五、森林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1页 |
| (一)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46-47页 |
| (二) 计算结果 | 第47-50页 |
| (三)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 六、安徽省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7页 |
| 一、结论 | 第53-54页 |
| 二、建议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