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北京市产业调整疏解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本文创新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大都市产业调整疏解的规律探讨第18-23页
    2.1 大都市产业调整疏解的动力分析第18-20页
        2.1.1 企业与居民集聚与扩散的微观机制第18-19页
        2.1.2 分工与专业化推动的中观机制第19页
        2.1.3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宏观机制第19-20页
    2.2 大都市产业空间结构演进分析第20-23页
        2.2.1 核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第20页
        2.2.2 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第20-21页
        2.2.3 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的承载作用第21页
        2.2.4 人.、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第21页
        2.2.5 合理城镇体系的支撑作用第21-22页
        2.2.6 政策与规划的导向作用第22-23页
3 北京产业调整疏解的实证分析第23-43页
    3.1 基于分项指标的产业实证分析第23-37页
        3.1.1 基于人.聚集程度的实证分析第23-25页
        3.1.2 基于能源消耗程度的实证分析第25-29页
        3.1.3 基于占用土地程度的实证分析第29-30页
        3.1.4 基于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第30-32页
        3.1.5 基于财政税收贡献度的实证分析第32-34页
        3.1.6 基于分项指标综合分析第34-36页
        3.1.7 基于综合指标的疏解时序分析第36-37页
    3.2 基于梯度系数的产业实证分析第37-40页
        3.2.1 基于区位商的实证分析第38-39页
        3.2.2 基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第39页
        3.2.3 基于资产产出率的实证分析第39页
        3.2.4 基于产业梯度系数的实证分析第39-40页
    3.3 基于主成分计算的产业实证分析第40-41页
    3.4 北京市需调整疏解产业目录第41-43页
4 北京需疏解产业的承接地分析第43-53页
    4.1 基于产业梯度的津冀优势产业分析第43-47页
        4.1.1 基于产业梯度的天津优势产业分析第43-45页
        4.1.2 基于产业梯度的河北优势产业分析第45-47页
    4.2 基于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北京产业疏解承接地分析第47-53页
        4.2.1 北京与天津、河北产业对接的可能性分析第47-49页
        4.2.2 北京需疏解产业的承接地选择分析第49-50页
        4.2.3 河北各地级市承接条件分析第50-53页
5 政策建议第53-55页
    5.1 建立区域产业疏解的GDP分计、税收分享制度第53页
    5.2 实施首都核心功能区内新建项目限批制度第53-54页
    5.3 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疏解第54页
    5.4 提升区域公共服务促进产业疏解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第61-86页
    附表A基于人.聚集程度的北京产业实证分析表第61-68页
    附表B基于能源消耗程度的北京产业实证分析表第68-74页
    附表C基于占用土地程度的北京产业实证分析表第74-76页
    附表D基于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北京产业实证分析表第76-78页
    附表E基于财政税收贡献度的北京产业实证分析表第78-85页
    附表F北京、河北各产业区位商表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PDK1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杀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材料非线性的多轴重载下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