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1.1 人工授精 | 第11-12页 |
1.2 猪精液常温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精子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1 精子所需的能量物质及来源 | 第13页 |
1.3.2 精子的能量代谢特征及糖代谢途径 | 第13-14页 |
1.4 影响精子液态保存的因素 | 第14-17页 |
1.4.1 低温对精子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2 精浆对精子的影响 | 第15页 |
1.4.3 离子物质对精子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4 糖类物质对精子的影响 | 第16页 |
1.4.5 ROS对精子的影响 | 第16-17页 |
1.5 细胞利用果糖代谢途径 | 第17-18页 |
1.6 精子质量检测方法 | 第18-22页 |
1.6.1 外观上检查 | 第19页 |
1.6.2 精子运动能力 | 第19页 |
1.6.3 精子活率 | 第19页 |
1.6.4 精子顶体状态 | 第19-20页 |
1.6.5 质膜完整性的检测 | 第20页 |
1.6.6 线粒体膜电位 | 第20-21页 |
1.6.7 DNA完整性 | 第21页 |
1.6.8 受精能力 | 第21-22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2.1 实验药品、仪器及主要稀释液配方 | 第23-24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3 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4 精液的采集 | 第25页 |
2.5 精液的稀释与分装 | 第25页 |
2.6 精液的降温与保存 | 第25-26页 |
2.7 精子质量的检测 | 第26-28页 |
2.7.1 精子活力和活率检测 | 第26页 |
2.7.2 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检测 | 第26页 |
2.7.3 质膜完整性的检测 | 第26页 |
2.7.4 DNA损伤率的检测 | 第26-27页 |
2.7.5 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 第27页 |
2.7.6 抗氧化能力的检测 | 第27-28页 |
2.8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2.8.1 在无Ca~(2+)、Mg~(2+)PBS稀释液中添加果糖对精子保存的影响 | 第28页 |
2.8.2 在无Ca2+、Mg2+ PBS稀释液中添加丙酮酸对精于保存的影响 | 第28页 |
2.8.3 糖酵解途径对液态保存猪精子的作用 | 第28页 |
2.8.4 PPP途径对液态保存猪精子的作用 | 第28页 |
2.8.5 线粒体电子传递阻断剂鱼藤酮对液态保存猪精子的影响 | 第28-29页 |
2.9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46页 |
3.1 猪精液体外保存系统的优化与构建 | 第30页 |
3.2 不同浓度的果糖对猪精子存活力的影响 | 第30-33页 |
3.3 稀释液中添加3mM果糖保存后精子功能的检测情况 | 第33-35页 |
3.4 不同浓度的丙酮酸对猪精子存活率的影响 | 第35-38页 |
3.5 添加碘醋酸钠阻断果糖糖酵解代谢途径对猪精子存活影响 | 第38-42页 |
3.6 添加6-氨基烟酰胺阻断果糖磷酸戊糖途径对猪精于存活影响 | 第42-43页 |
3.7 线粒体电子传递阻断剂鱼藤酮对液态保存猪精子的影响 | 第43-46页 |
4 讨论 | 第46-49页 |
4.1 PBS保存稀释液对猪精于体外保存体系的优势 | 第46页 |
4.2 精液中果糖的来源与作用 | 第46页 |
4.3 糖类物质在猪精液液态保存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4.4 液态保存过程中猪精子果糖代谢的途径 | 第47页 |
4.5 精液液态保存过程中影响精子DNA完整性的因素 | 第47-48页 |
4.6 精液液态保存过程中精于线粒体功能的变化 | 第48页 |
4.7 糖代谢和精子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