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基于城市交通拥堵预测的主动信号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4-16页
        1.2.1 研究思路第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 章节安排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章节安排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50页
    2.1 城市交通拥堵的特征及其危害第18-23页
        2.1.1 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流分析第18-21页
        2.1.2 机非干扰状态下的交通流分析第21-23页
    2.2 现有交通拥堵信号控制算法特点及不足第23-26页
        2.2.1 现有交通拥堵信号控制算法特点分析第23-25页
        2.2.2 现有交通拥堵信号控制算法的不足之处第25-26页
    2.3 主动信号控制的方案优化第26-32页
        2.3.1 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第26-28页
        2.3.2 自适应交通信号优化算法第28-32页
    2.4 主动信号控制的方案评估第32-40页
        2.4.1 宏观基本图理论研究第33-36页
        2.4.2 宏观基本图应用研究第36-39页
        2.4.3 结论与启示第39-40页
    2.5 主动信号控制的交通流预测第40-48页
        2.5.1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建模原理及其优势第40-46页
        2.5.2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建模方法研究进展第46-47页
        2.5.3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建模方法研究趋势第47-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过饱和状态下交通流预测元胞自动机建模第50-70页
    3.1 元胞自动机建模第50-62页
        3.1.1 模型基础信息第51-53页
        3.1.2 车辆前行规则第53-56页
        3.1.3 车辆换道规则第56-60页
        3.1.4 交叉口内部行驶规则第60-62页
    3.2 模型验证第62-64页
        3.2.1 数据调查与分析第62页
        3.2.2 指标验证第62-63页
        3.2.3 仿真验证第63-64页
    3.3 预测结果分析第64-68页
        3.3.1 交通溢流第65-66页
        3.3.2 交通滞留第66-67页
        3.3.3 交叉口死锁第67-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机非干扰状态下交通流预测元胞自动机建模第70-88页
    4.1 膨胀效应下的机非干扰特征分析第70-74页
        4.1.1 数据调查第70-72页
        4.1.2 非机动车膨胀效应分析第72-73页
        4.1.3 机非干扰下的交通流运行特征第73-74页
    4.2 元胞自动机建模第74-81页
        4.2.1 模型基础信息第74-77页
        4.2.2 非机动车更新规则第77-80页
        4.2.3 机动车更新规则第80-81页
    4.3 模型验证第81-83页
        4.3.1 指标验证第81-82页
        4.3.2 仿真验证第82-83页
    4.4 预测结果分析第83-86页
        4.4.1 膨胀效应下非机动车交通流预测第83-84页
        4.4.2 膨胀效应下机动车交通流预测第84-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主动信号控制算法设计与仿真测评第88-108页
    5.1 基于交通拥堵预测的主动信号控制算法设计第88-96页
        5.1.1 主动信号控制算法原理第88-90页
        5.1.2 主动信号控制算法规则第90-96页
    5.2 基于交通拥堵预测的主动信号控制仿真实现第96-101页
        5.2.1 Simulink仿真平台开发第96-98页
        5.2.2 基于Simulink的主动信号控制仿真测试第98-101页
    5.3 仿真测评结果分析第101-106页
        5.3.1 信号方案优化效果分析第102-103页
        5.3.2 过饱和状态控制效果分析第103-104页
        5.3.3 宏观基本图主动引导分析第104-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108-109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09-110页
    6.3 研究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物修饰的钌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苯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
下一篇:冷柜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