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4-17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 1.3 慢性乙型肝炎组纳入标准 | 第14页 |
| 1.4 乙肝后肝硬化组纳入标准 | 第14页 |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5页 |
| 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2.1 证素辨证 | 第15页 |
| 2.2 中医体质类型 | 第15页 |
| 2.3 肝纤维化指标及LSM值 | 第15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3.1 证素提取 | 第15页 |
| 3.2 确定中医体质类型 | 第15页 |
| 3.3 肝纤维化指标的测定 | 第15-16页 |
| 3.4 LSM值的测定 | 第16页 |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第17-24页 |
| 1 两组患者的年龄区段分布 | 第17页 |
| 2 两组的证素分布及对比 | 第17-20页 |
| 2.1 两组患者的病位证素分布 | 第17-18页 |
| 2.2 两组患者的病性证素分布 | 第18页 |
| 2.3 两组病位证素分布比较 | 第18-19页 |
| 2.4 两组病性证素分布比较 | 第19页 |
| 2.5 两组病位证素积分比较 | 第19页 |
| 2.6 两组病性证素积分比较 | 第19-20页 |
| 3 两组体质分布 | 第20-21页 |
| 3.1 慢性乙型肝炎组的体质分布 | 第20页 |
| 3.2 乙肝后肝硬化组中医体质分布 | 第20-21页 |
| 4 两组LSM值及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 第21页 |
| 5 乙肝后肝硬化证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 第21-22页 |
| 5.1 乙肝后肝硬化病位证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 第21-22页 |
| 5.2 乙肝后肝硬化病性证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 第22页 |
| 6 两组体质与肝纤维化指标的比较 | 第22-24页 |
| 6.1 慢性乙型肝炎组体质类型与LSM值比较 | 第22页 |
| 6.2 乙肝后肝硬化组体质类型与LSM值比较 | 第22-23页 |
| 6.3 乙肝后肝硬化组体质类型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 第23-24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24-31页 |
| 1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的证素分布特点及对比 | 第24-25页 |
|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 | 第25-26页 |
| 3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 | 第26-27页 |
| 4 乙肝后肝硬化证素特征与LSM值及肝纤维指标的关系 | 第27-28页 |
| 5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体质与LSM值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 第28-30页 |
| 6 创新与不足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附录A | 第34-38页 |
| 附录B | 第38-41页 |
| 附录C | 第41-43页 |
| 文献综述 | 第43-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