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论文中出现的Corrole类化合物编号、名称与结构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1.1 引言 | 第13页 |
| 1.2 咔咯在光动力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 | 第13-14页 |
| 1.3 咔咯的基本光化学原理 | 第14-17页 |
| 1.3.1 激发态的产生 | 第14-15页 |
| 1.3.2 辐射跃迁与非辐射跃迁 | 第15-17页 |
| 1.4 选题意义以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镓咔咯和单羟基咔咯的合成及表征 | 第18-27页 |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6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2.2.2 镓咔咯的合成 | 第19-24页 |
| 2.2.3 单羟基咔咯的合成 | 第24-2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外重原子效应对镓咔咯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27-42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实验样品 | 第27页 |
| 3.3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 3.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 3.3.2 实验操作步骤 | 第28-30页 |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 3.4.1 紫外可见光谱 | 第30-33页 |
| 3.4.2 荧光发射光谱 | 第33-36页 |
| 3.4.3 瞬态吸收光谱 | 第36-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双重重原子效应:羟基咔咯光物理性质的研究 | 第42-53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实验样品 | 第42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 4.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 4.3.2 实验操作步骤 | 第43-44页 |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 4.4.1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 | 第44-46页 |
| 4.4.2 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 | 第46-49页 |
| 4.4.3 瞬态发光动力学过程 | 第49-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羟基咔咯单线态氧产生能力:双重重原子效应 | 第53-69页 |
| 5.1 引言 | 第53-54页 |
| 5.2 单线态氧的特点以及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简介 | 第54-56页 |
| 5.2.1 单线态氧的特点以及检测方式 | 第54-55页 |
| 5.2.2 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简介 | 第55-56页 |
| 5.3 实验样品 | 第56页 |
| 5.4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 5.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6页 |
| 5.4.2 实验操作步骤 | 第56-58页 |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 5.5.1 DPA法检测单线态氧(1O2) | 第58-60页 |
| 5.5.2 单线态氧发光光谱 | 第60-63页 |
| 5.5.3 三重态瞬态吸收光谱 | 第63-67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附录 | 第77-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