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35页 |
·绪论 | 第12-13页 |
·海洋硅藻与碳、硅循环 | 第13-18页 |
·海洋硅藻与碳循环 | 第13-16页 |
·海洋硅藻与硅循环 | 第16-18页 |
·海洋硅藻(沉积物)地球化学 | 第18-27页 |
·元素地球化学 | 第18-20页 |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20-27页 |
·硅藻席沉积的形成机制与时空分布 | 第27-32页 |
·成席硅藻生态学 | 第27-28页 |
·硅藻席沉积的形成机制 | 第28-30页 |
·硅藻席沉积的时空分布 | 第30-32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 第32-35页 |
第二章 东菲律宾海地质与海洋背景 | 第35-40页 |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35-37页 |
·地理位置 | 第35页 |
·海底地形 | 第35页 |
·构造背景 | 第35-37页 |
·沉积物特征 | 第37页 |
·研究区海洋背景 | 第37-40页 |
·洋流格局 | 第37-38页 |
·气象与水文状况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0-64页 |
·研究材料 | 第40页 |
·硅藻席沉积年代 | 第40-45页 |
·海洋沉积物中硅藻的提纯 | 第45-55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湿碱消解-ICP-OES 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生物硅 | 第55-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59-63页 |
·粘土矿物分析 | 第59-60页 |
·硅藻(Ethmodiscus rex)硅同位素分析 | 第60-61页 |
·总有机碳与总氮 | 第61页 |
·主、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 | 第61-63页 |
·总有机碳同位素与硅藻(Ethmodiscus rex)碳同位素分析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营养物硅的来源及利用状况 | 第64-84页 |
·粘土矿物 | 第64-65页 |
·硅藻(Ethmodiscus rex)硅同位素 | 第65-67页 |
·营养物硅(与刺激元素铁)的风尘来源 | 第67-81页 |
·粘土矿物证据 | 第67-75页 |
·硅藻(Ethmodiscus rex)硅同位素证据 | 第75-80页 |
·Ethmodiscus rex 勃发对风尘输入的滞后响应 | 第80-81页 |
·营养物硅的利用程度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硅藻席沉积期的生产力状况 | 第84-97页 |
·生源组分 | 第84页 |
·总有机碳同位素与硅藻(Ethmodiscus rex)碳同位素 | 第84-87页 |
·古生产力 | 第87-90页 |
·生产力估算 | 第90-95页 |
·埋藏生产力与初级生产力 | 第90-91页 |
·有机碳雨率与输出生产力 | 第91-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第六章 硅藻席沉积期的氧化还原环境 | 第97-128页 |
·元素地球化学 | 第97-111页 |
·主、微量元素 | 第97-102页 |
·稀土元素 | 第102-111页 |
·岩屑输入 | 第111-112页 |
·氧化还原沉积环境 | 第112-122页 |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 第112-115页 |
·Mn | 第115-116页 |
·硫化物形成或相关元素 | 第116-118页 |
·Ce 异常与Eu 异常 | 第118-122页 |
·浓集峰:沉积 or 成岩? | 第122-124页 |
·正交元素剖面 | 第122-124页 |
·Ce 异常与Eu 异常 | 第124页 |
·硅藻席硫化缺氧沉积环境的致因 | 第124-126页 |
·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七章 热带西太平洋硅藻席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 第128-134页 |
·硅藻席有机质的来源 | 第128页 |
·不同类型有机碳同位素的对比 | 第128-130页 |
·硅藻席的“碳汇”角色 | 第130页 |
·定量评估硅藻席的“碳汇”角色 | 第130-132页 |
·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八章 热带西太平洋硅藻席的形成机制与沉积模式 | 第134-140页 |
·秋季倾泻or 锋面作用? | 第134-135页 |
·聚焦营养物 | 第135-136页 |
·热带西太平洋硅藻席的沉积模式 | 第136-138页 |
·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71页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包括已被录用待发表的)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