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9-20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20-22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2.2.1 互联网企业的界定 | 第23页 |
2.2.2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及其来源 | 第23页 |
2.2.3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 第23-24页 |
2.3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3.1 风险收益理论 | 第24-25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页 |
2.3.3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2.3.4 动态并购风险控制理论 | 第26-27页 |
3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相关分析 | 第27-38页 |
3.1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 第27-29页 |
3.1.1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 | 第27页 |
3.1.2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特点 | 第27-29页 |
3.2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 第29-32页 |
3.2.1 并购目标的选择与估值风险 | 第29页 |
3.2.2 并购中的融资风险 | 第29-30页 |
3.2.3 并购中的支付风险 | 第30-32页 |
3.2.4 并购后的财务风险 | 第32页 |
3.3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 | 第32-38页 |
3.3.1 前期调查风险的控制 | 第32-33页 |
3.3.2 融资环境和融资债务风险的控制 | 第33-34页 |
3.3.3 支付风险的控制 | 第34-36页 |
3.3.4 并购后财务整合的风险的控制 | 第36-38页 |
4 海隆软件并购二三四五案例分析 | 第38-53页 |
4.1 海隆软件公司和二三四五公司简介 | 第38-39页 |
4.1.1 海隆软件公司简介 | 第38-39页 |
4.1.2 二三四五公司简介 | 第39页 |
4.2 并购的背景、动因及过程 | 第39-41页 |
4.2.1 并购的背景 | 第39页 |
4.2.2 并购的动因 | 第39-40页 |
4.2.3 并购的过程 | 第40-41页 |
4.2.4 并购的特点 | 第41页 |
4.3 海隆软件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 第41-45页 |
4.3.1 并购前对二三四五估值风险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并购过程中融资风险分析 | 第42-43页 |
4.3.3 并购过程中支付风险分析 | 第43-44页 |
4.3.4 并购后财务整合的风险分析 | 第44-45页 |
4.4 海隆软件并购二三四五的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 第45-53页 |
4.4.1 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估值 | 第45-48页 |
4.4.2 并购过程中对融资环境的控制 | 第48页 |
4.4.3 定向增发应对并购股权稀释风险和支付风险 | 第48-50页 |
4.4.4 并购后财务整合风险控制 | 第50-53页 |
5 案例总结与启示 | 第53-57页 |
5.1 准备阶段财务风险控制启示 | 第53-54页 |
5.1.1 谨慎调查目标企业 | 第53页 |
5.1.2 建立财务评估体系 | 第53页 |
5.1.3 事前制定资金计划 | 第53-54页 |
5.2 实施阶段财务风险控制启示 | 第54-55页 |
5.2.1 准确把握支付时点 | 第54页 |
5.2.2 灵活选择支付方式 | 第54-55页 |
5.3 整合阶段财务风险控制启示 | 第55-57页 |
5.3.1 制定经营计划 | 第55页 |
5.3.2 建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内部运营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