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 重点和难点 | 第12页 |
2. 拟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理论综述 | 第13-18页 |
(一) 食品、食品安全和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内容 | 第13-15页 |
1. 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 第13-14页 |
2. 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 第14页 |
3. 生产加工食品过程存在污染 | 第14页 |
4. 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 第14页 |
5. 预包装标签不规范 | 第14-15页 |
(三)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重要意义 | 第15-16页 |
1.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关卡 | 第15页 |
2.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是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 第15-16页 |
3.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是确保食品行业有序竞争、良性发展的重要屏障 | 第16页 |
(四) 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6页 |
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8页 |
二、内蒙古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现状 | 第18-22页 |
(一)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18-19页 |
(二)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 第19-20页 |
1.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9页 |
2. 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 第19-20页 |
(三) 内蒙古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现状 | 第20-22页 |
1. 内蒙古地区食品生产企业概况 | 第20-21页 |
2. 内蒙古地区监管力量概况 | 第21页 |
3. 内蒙古地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情况 | 第21-22页 |
三、内蒙古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2-23页 |
(二)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落后 | 第23页 |
(三) 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23页 |
(四) 执法问责不严 | 第23-24页 |
(五) 监管能力不足 | 第24页 |
(六) 食品产业素质整体偏低 | 第24-26页 |
四、国内外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先进经验 | 第26-30页 |
(一) 发达国家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先进经验 | 第26-28页 |
1. 美国 | 第26-27页 |
2. 日本 | 第27页 |
3. 欧盟 | 第27-28页 |
(二) 其他省市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先进经验 | 第28-30页 |
1. 山西省建立食品生产原产地可追溯制度 | 第28页 |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年度审计报告制度 | 第28-29页 |
3. 江苏省实施“三分监管”制度,提高食品监管有效性 | 第29-30页 |
五、内蒙古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对策思考 | 第30-35页 |
(一) 健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 第30页 |
1. 加强系统性和协调性 | 第30页 |
2.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食品企业违法的法律责任制度 | 第30页 |
(二)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第30-31页 |
(三) 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 第31页 |
1. 进一步深化食品监管体制改革 | 第31页 |
2. 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 第31页 |
(四)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 第31-32页 |
1. 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 第31-32页 |
2.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 第32页 |
(五) 完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 | 第32页 |
1. 加强现有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 第32页 |
2. 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能力素质 | 第32页 |
3. 建立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网络 | 第32页 |
(六) 大力提升食品产业素质 | 第32-33页 |
1. 提升食品产业市场竞争力 | 第32-33页 |
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第33页 |
3.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 第33页 |
(七) 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 第33-35页 |
1. 引导公众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 | 第33-34页 |
2.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