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重金属水生生物毒性和基准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金属污染第10-13页
        1.1.1 金属污染的特点第10页
        1.1.2 金属污染的现状第10-11页
        1.1.3 金属的生物毒性第11-13页
    1.2 定量构效关系概述第13-14页
        1.2.1 定量构效关系第13页
        1.2.2 定量构效关系的发展历史第13-14页
    1.3 金属类无机物毒性预测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17页
    1.5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18-23页
    2.1 QSAR建模方法第18-19页
        2.1.1 毒性数据的收集和转换第18页
        2.1.2 结构描述符的选择第18-19页
        2.1.3 建模方法选择第19页
    2.2 模型检验方法第19-21页
        2.2.1 回归显著性和拟合优度第19-20页
        2.2.2 内部验证第20-21页
        2.2.3 外部验证第21页
    2.3 模型适用范围的计算第21-23页
第3章 基于QSAR-SSD的海水重金属慢性毒性预测和基准推导第23-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3.1.1 毒性数据第24-26页
        3.1.2 离子结构描述符和QSAR建模方法第26-27页
        3.1.3 SSD拟合和基准推导方法第27-2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8-38页
        3.2.1 QSAR预测方程第28-32页
        3.2.2 金属的物种敏感性和慢性基准值推导第32-37页
        3.2.3 基准预测值与美国EPA推荐值比较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温度、盐度对金属海水生物毒性影响及模型预测第39-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4.1.1 毒性数据第40-41页
        4.1.2 参数选取与QSAR建模第41页
        4.1.3 SSD曲线拟合与HC_5推导第41-4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4.2.1 温度和盐度校正的QSAR方程第42-45页
        4.2.2 SSD拟合曲线及分析第45-47页
        4.2.3 结构和环境参数同SSD的一般关系模型第47-48页
        4.2.4 基于实际毒性数据的模型验证第48-49页
        4.2.5 模型的应用第49-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基于NANO-QSAR的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毒性预测第53-6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5.1.1 毒性数据第54-55页
        5.1.2 建模结构描述符第55页
        5.1.3 模型构建与检验方法第55-57页
    5.2 葡萄糖矿化实验第57-58页
        5.2.1 实验材料第57页
        5.2.2 实验步骤第57-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5.3.1 Nano-QSAR预测方程第58-60页
        5.3.2 模型检验结果第60-61页
        5.3.3 模型的适用空间第61-63页
        5.3.4 预测未知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毒性第63-64页
        5.3.5 基于nano-QSAR的毒性机理推断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总结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82页
附录1第82-100页
附录2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硫混养反硝化强化农田低污染水脱氮及其机理研究
下一篇:微信平台上的城市形象建构--以洛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