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人工湿地脱氮 | 第14-16页 |
1.2.2 异养反硝化 | 第16-17页 |
1.2.3 自养反硝化 | 第17-18页 |
1.2.4 异养-硫自养混养反硝化 | 第18页 |
1.2.5 生物反硝化Q-PCR技术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植物来源与模拟配水 | 第21页 |
2.2 试验装置及试验设计 | 第21-25页 |
2.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4 植物腐解 | 第25-26页 |
2.5 qPCR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26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植物异养反硝化碳源释放及脱氮效能研究 | 第28-47页 |
3.1 植物腐解特征 | 第28-31页 |
3.2 有机碳变化特征 | 第31-33页 |
3.3 NH_4~+-N、NO_2~--N和TP变化特征 | 第33-37页 |
3.4 植物碳源种类对NO_3~--N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3.5 pH变化特征 | 第41-42页 |
3.6 反硝化功能基因特征及微生物机理 | 第42-45页 |
3.7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植物碳源-硫混养反硝化碳源释放及脱氮效能研究 | 第47-69页 |
4.1 植物腐解特征 | 第47-49页 |
4.2 有机碳变化特征 | 第49-51页 |
4.3 NH_4~+-N、NO_2~--N和TP变化特征 | 第51-55页 |
4.4 植物碳源种类对NO_3~--N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4.5 pH变化特征 | 第59-60页 |
4.6 硫酸根变化特征 | 第60-61页 |
4.7 反硝化功能基因特征及微生物机理 | 第61-65页 |
4.8 PSMD与PHD工艺脱氮效能比较 | 第65-67页 |
4.9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植物异养反硝化与植物-硫混养反硝化工艺比较 | 第69-84页 |
5.1 植物腐解特征比较 | 第69-70页 |
5.2 有机碳变化特征比较 | 第70-71页 |
5.3 植物碳源种类对NO_3~--N去除的影响比较 | 第71-73页 |
5.4 COD、NH_4~+-N、NO_2~--N和TP变化特征比较 | 第73-76页 |
5.5 pH变化特征比较 | 第76-77页 |
5.6 硫酸根变化特征比较 | 第77-79页 |
5.7 反硝化功能基因数量特征比较 | 第79-82页 |
5.8 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85页 |
6.3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科研成果简介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