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癌症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 第13页 |
1.2 癌症治疗中的纳米载体 | 第13-21页 |
1.2.1 纳米药物载体 | 第14-17页 |
1.2.2 纳米基因载体 | 第17-20页 |
1.2.3 双功能纳米载体 | 第20-21页 |
1.3 普鲁兰多糖的性质及其衍生物在纳米载体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3.1 普鲁兰多糖的性质 | 第21-22页 |
1.3.2 普鲁兰多糖衍生物在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3 普鲁兰多糖衍生物在基因载体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载体PSP的合成、表征及自组装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25-37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2.2.1 试剂 | 第25-26页 |
2.2.2 仪器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载体的合成 | 第26-27页 |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7页 |
2.3.3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及元素分析 | 第27-28页 |
2.3.4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2.3.5 PSP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28页 |
2.3.6 粒径及电位检测 | 第28页 |
2.3.7 透视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28页 |
2.3.8 稳定性检测 | 第28页 |
2.3.9 缓冲能力分析 | 第28-29页 |
2.3.10 生物相容性检测 | 第29页 |
2.3.11 统计学分析 | 第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2.4.1 普鲁兰多糖衍生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29-30页 |
2.4.2 普鲁兰多糖衍生物的氢谱表征及元素分析 | 第30-32页 |
2.4.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4.4 粒径及电位检测 | 第32-33页 |
2.4.5 透视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3-34页 |
2.4.6 稳定性检测 | 第34页 |
2.4.7 缓冲能力分析 | 第34-35页 |
2.4.8 生物相容性检测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PSP/DOX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37-47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3.2.1 试剂 | 第38页 |
3.2.2 仪器 | 第38-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3.1 PSP/DOX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39页 |
3.3.2 载药量(LC)、包封率(EE)及粒径电位的测定 | 第39页 |
3.3.3 PSP/DOX载药纳米胶束与游离DOX的荧光发射光谱 | 第39页 |
3.3.4 体外药物释放测试 | 第39-40页 |
3.3.5 细胞摄取PSP/DOX载药纳米胶束的定量分析 | 第40页 |
3.3.6 细胞摄取PSP/DOX载药纳米胶束的机理研究 | 第40页 |
3.3.7 PSP/DOX载药纳米胶束在细胞内的分布 | 第40页 |
3.3.8 细胞毒性检测 | 第40-41页 |
3.3.9 统计学分析 | 第41页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41-46页 |
3.4.1 DOX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1-42页 |
3.4.2 不同药载比的载药纳米胶束的表征 | 第42-43页 |
3.4.3 PSP/DOX载药纳米胶束与游离DOX的荧光发射光谱 | 第43页 |
3.4.4 体外药物释放测试 | 第43-44页 |
3.4.5 细胞摄取载药纳米胶束的定量分析及机理研究 | 第44-45页 |
3.4.6 载药纳米胶束在细胞内的分布 | 第45页 |
3.4.7 细胞毒性检测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PSP传递外源基因的能力研究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试剂和仪器 | 第47-48页 |
4.2.1 试剂 | 第47-48页 |
4.2.2 仪器 | 第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4.3.1 PSP/pDNA复合物的制备 | 第48页 |
4.3.2 PSP/pDNA复合物的粒径及电位检测 | 第48-49页 |
4.3.3 载体的DNA结合能力检测 | 第49页 |
4.3.4 载体对DNA的保护能力分析 | 第49-50页 |
4.3.5 不同N/P下的体外转染测试 | 第50页 |
4.3.6 PSP/DNA的生物相容性 | 第50-51页 |
4.3.7 PSP/p53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51页 |
4.3.8 统计学分析 | 第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4.4.1 PSP/pDNA复合物的粒径及电位检测 | 第51页 |
4.4.2 载体的DNA结合能力检测 | 第51-53页 |
4.4.3 载体对DNA的保护能力分析 | 第53-54页 |
4.4.4 不同N/P下的体外转染测试 | 第54页 |
4.4.5 PSP/DNA的生物相容性 | 第54-57页 |
4.4.6 PSP/p53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PSP/DOX/p53的性能研究及体内实验 | 第59-65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试剂和仪器 | 第59页 |
5.2.1 试剂 | 第59页 |
5.2.2 仪器 | 第5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5.3.1 PSP/DOX/pDNA 的制备 | 第59页 |
5.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9-60页 |
5.3.3 凝胶阻滞实验 | 第60页 |
5.3.4 细胞毒性检测 | 第60页 |
5.3.5 凋亡实验 | 第60页 |
5.3.6 体内实验 | 第60-61页 |
5.3.7 统计学分析 | 第61页 |
5.4 结果讨论 | 第61-64页 |
5.4.1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61页 |
5.4.2 凝胶阻滞实验 | 第61-62页 |
5.4.3 细胞毒性检测及凋亡实验 | 第62-63页 |
5.4.4 体内实验 | 第63-64页 |
5.5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