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1 褐煤资源概述 | 第8页 |
1.2 褐煤热解过程及物理化学结构变化 | 第8-10页 |
1.2.1 褐煤热解过程 | 第8-9页 |
1.2.2 褐煤热解过程中的物理结构变化 | 第9-10页 |
1.2.3 褐煤热解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 | 第10页 |
1.3 褐煤中的水分 | 第10-13页 |
1.3.1 褐煤中水分的赋存状态 | 第10-11页 |
1.3.2 含氧官能团与褐煤水分的关系 | 第11-12页 |
1.3.3 褐煤表面与水分结合过程及结合作用 | 第12-13页 |
1.4 低场-~1H核磁共振 | 第13-16页 |
1.4.1 低场-~1H核磁共振检测原理 | 第13-15页 |
1.4.2 低场-~1H核磁共振技术在煤炭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7-20页 |
2.1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 第18页 |
2.3 表征测试 | 第18-20页 |
2.3.1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18页 |
2.3.2 低场核磁 | 第18-19页 |
2.3.3 热重分析 | 第19页 |
2.3.4 原位红外测试 | 第19页 |
2.3.5 XRD测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吸附时间与热处理褐煤水分吸附的关系 | 第20-29页 |
3.1 吸附条件 | 第20页 |
3.2 热处理褐煤吸附水分结合作用分析 | 第20-22页 |
3.3 热处理褐煤吸附后脱附过程研究 | 第22-28页 |
3.3.1 热重分析 | 第22-24页 |
3.3.2 原位红外分析 | 第24-28页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相对湿度与热处理褐煤水分吸附的关系 | 第29-37页 |
4.1 吸附条件 | 第29页 |
4.2 吸附量变化曲线 | 第29-31页 |
4.3 热处理褐煤吸附水分后结合作用分析 | 第31-35页 |
4.3.1 同一相对湿度下吸附水分特征比较 | 第31-33页 |
4.3.2 同一热处理温度下吸附水分特征比较 | 第33-35页 |
4.4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官能团、微晶结构对水分吸附影响分析 | 第37-48页 |
5.1 实验条件 | 第37页 |
5.2 含氧官能团与吸附水分结合作用分析 | 第37-45页 |
5.2.1 羟基与水分的结合作用 | 第38-40页 |
5.2.2 羧基与水分的结合作用 | 第40-42页 |
5.2.3 酮基与水分的结合作用 | 第42-44页 |
5.2.4 不同含氧官能团与水分的结合作用对比 | 第44-45页 |
5.3 褐煤微晶结构与吸附水分结合作用关系 | 第45-47页 |
5.4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