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高温铁矿热害防治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深井热害分析与热害防治措施 | 第17-31页 |
| 2.1 深井热害分析 | 第17-26页 |
| 2.1.1 地热(围岩) | 第17-22页 |
| 2.1.2 热水沟散热 | 第22页 |
| 2.1.3 入井空气压缩热 | 第22-23页 |
| 2.1.4 氧化放热 | 第23页 |
| 2.1.5 机电设备散热 | 第23-25页 |
| 2.1.6 人体散热 | 第25页 |
| 2.1.7 地面大气带入热量 | 第25-26页 |
| 2.2 热害防治措施 | 第26-30页 |
| 2.2.1 非人工制冷降温措施 | 第26-28页 |
| 2.2.2 人工制冷降温措施 | 第28-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人工制冷降温技术研究 | 第31-45页 |
| 3.1 人工制冷降温系统冷负荷计算 | 第31-32页 |
| 3.2 降低冷负荷措施 | 第32-35页 |
| 3.2.1 合理确定工作面设计温度 | 第32-33页 |
| 3.2.2 合理确定降温范围 | 第33-35页 |
| 3.2.3 合理确定井下通风量 | 第35页 |
| 3.3 人工制冷降温系统设计 | 第35-38页 |
| 3.3.1 空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 第35页 |
| 3.3.2 人工制冰降温系统 | 第35-36页 |
| 3.3.3 人工制冷水降温系统 | 第36-38页 |
| 3.4 人工制冷降温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 第38-41页 |
| 3.4.1 高低压转换器(PES) | 第39-40页 |
| 3.4.2 管壳式高低压换热器 | 第40-41页 |
| 3.5 制冷机冷凝热排放 | 第41-43页 |
| 3.5.1 利用井下涌水排热 | 第41-42页 |
| 3.5.2 利用井下回风排热 | 第42-43页 |
| 3.5.3 利用地面或含水层供水排热 | 第43页 |
| 3.6 空冷器及末端管路布置 | 第43-44页 |
| 3.7 余热利用 | 第44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工程实例 | 第45-57页 |
| 4.1 工程简介 | 第45-47页 |
| 4.2 人工制冷降温系统运行时间确定 | 第47页 |
| 4.3 冷负荷计算 | 第47-50页 |
| 4.4 人工制冷降温系统设计 | 第50-53页 |
| 4.4.1 主要设备选型 | 第51页 |
| 4.4.2 降温管路布置 | 第51-52页 |
| 4.4.3 空冷器布置 | 第52-53页 |
| 4.5 人工制冷降温效果模拟 | 第53-55页 |
| 4.6 井下移动工作场所降温研究 | 第55页 |
| 4.7 冷凝热利用 | 第55页 |
| 4.8 制冷系统能耗与投资估算 | 第55-56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