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以北峰街道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概述 | 第18-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村改居社区 | 第18页 |
2.1.2 社区工作者 | 第18-19页 |
2.1.3 村改居社区工作者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20-22页 |
2.2.2 激励保健理论 | 第22-23页 |
2.3 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 第23-25页 |
2.3.1 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目标 | 第23页 |
2.3.2 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内容 | 第23-25页 |
第3章 泉州市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 | 第25-38页 |
3.1 泉州市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概况 | 第25-27页 |
3.2 泉州市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7-29页 |
3.2.1 强化社区工作者制度保障 | 第27页 |
3.2.2 抓好社区工作者职业培训 | 第27-28页 |
3.2.3 定期对社区工作者进行绩效考核 | 第28页 |
3.2.4 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 | 第28-29页 |
3.3 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29-31页 |
3.3.1 公开选拔机制得以建立 | 第29-30页 |
3.3.2 社区工作者获得一定职权 | 第30页 |
3.3.3 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有所加强 | 第30页 |
3.3.4 社区工作者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 第30-31页 |
3.4 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4.1 对自身职能角色和工作重心认识不到位 | 第31-32页 |
3.4.2 整体素质与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 第32-33页 |
3.4.3 福利待遇低 | 第33页 |
3.4.4 后备人才库储备不足 | 第33-34页 |
3.5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3.5.1 角色定位存在冲突 | 第34-35页 |
3.5.2 培训工作不到位 | 第35-36页 |
3.5.3 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第36-37页 |
3.5.4 不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 | 第37-38页 |
第4章 泉州市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 第38-46页 |
4.1 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概况 | 第38-40页 |
4.1.1 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4.1.2 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的职责 | 第39-40页 |
4.2 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主要做法 | 第40-41页 |
4.2.1 优化社区管理组织 | 第40页 |
4.2.2 改善社区工作者成长的制度环境 | 第40-41页 |
4.2.3 完善和落实激励机制 | 第41页 |
4.2.4 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监督管理 | 第41页 |
4.3 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成效 | 第41-43页 |
4.3.1 队伍结构渐趋合理 | 第41-42页 |
4.3.2 队伍总体比较稳定 | 第42页 |
4.3.3 社区工作者可以专注于社区事业 | 第42-43页 |
4.3.4 形成社区工作者后备人员储备 | 第43页 |
4.4 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经验启示 | 第43-46页 |
4.4.1 明确岗位设定 | 第43页 |
4.4.2 培训与评价相结合 | 第43-44页 |
4.4.3 保障福利待遇 | 第44页 |
4.4.4 多种渠道补充后备干部队伍 | 第44-46页 |
第5章 国内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借鉴 | 第46-51页 |
5.1 厦门市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 | 第46-47页 |
5.1.1 加强组织建设 | 第46-47页 |
5.1.2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 第47页 |
5.2 安阳市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经验 | 第47-49页 |
5.2.1 选优配强优化整体结构 | 第47-48页 |
5.2.2 多项并举健全保障机制 | 第48-49页 |
5.2.3 拓宽渠道加强监督管理 | 第49页 |
5.3 国内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经验启示 | 第49-51页 |
第6章 优化泉州市村改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51-57页 |
6.1 明确村改居社区组织的职能定位 | 第51-52页 |
6.1.1 明确社区工作者的内容 | 第51页 |
6.1.2 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权限 | 第51-52页 |
6.2 加强村改居社区工作者的培训 | 第52-53页 |
6.2.1 抓好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 | 第52页 |
6.2.2 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 第52-53页 |
6.2.3 丰富培训内容 | 第53页 |
6.3 强化村改居社区工作者的考核激励 | 第53-55页 |
6.3.1 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 | 第53-54页 |
6.3.2 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 | 第54页 |
6.3.3 强化社区工作者考核监管 | 第54-55页 |
6.4 增强村改居社区后备干部培养 | 第55-57页 |
6.4.1 创新后备干部培养载体 | 第55页 |
6.4.2 提升后备干部的政治待遇 | 第55-5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北峰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第62-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