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4.1 培训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1.4.2 培训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1.4.3“互联网+”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4.4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理论及相关概念基础 | 第21-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1.1 价值链与增值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2.1.2 平台理论 | 第22页 |
2.2 互联网相关概念介绍 | 第22-25页 |
2.2.1 互联网思维 | 第22-23页 |
2.2.2 众筹、众包 | 第23-25页 |
第3章 高端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5-33页 |
3.1 高端培训总体状况 | 第25页 |
3.2 培训机构类型 | 第25-26页 |
3.3 培训类型 | 第26-27页 |
3.4 培训方式 | 第27页 |
3.5 面临的问题 | 第27-30页 |
3.5.1 行业发展无序 | 第27-28页 |
3.5.2 市场需求不稳定 | 第28页 |
3.5.3 课程研发能力薄弱 | 第28页 |
3.5.4 培训品质无标准,难保证 | 第28-29页 |
3.5.5 优秀师资匮乏 | 第29页 |
3.5.6 增值服务缺失 | 第29-30页 |
3.5.7 销售方式传统,盈利模式单一 | 第30页 |
3.6 高端培训的发展方向 | 第30-33页 |
3.6.1 模式创新 | 第30-32页 |
3.6.2 内容创新 | 第32-33页 |
第4章 金融管理学院进行“互联网+”模式探索的条件分析 | 第33-39页 |
4.1 “互联网+”对高端培训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1“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 第33页 |
4.1.2“互联网 +”对培训课程开发的挑战 | 第33页 |
4.1.3“互联网 +”对培训师的知识与资源优势形成挑战 | 第33-34页 |
4.1.4“互联网 +”对培训地位与重视程度的挑战 | 第34页 |
4.2 高端培训对互联网的应用现状 | 第34-35页 |
4.3 “互联网+高端培训”的必要性 | 第35页 |
4.4 金融管理学院在高端培训领域的SWOT分析 | 第35-39页 |
4.4.1 优势分析 | 第36页 |
4.4.2 劣势分析 | 第36页 |
4.4.3 机会分析 | 第36-37页 |
4.4.4 威胁分析 | 第37-39页 |
第5章 金融管理学院“互联网+”模式方案设计 | 第39-49页 |
5.1 金融管理学院“互联网+”模式设计基础 | 第39页 |
5.2 “互联网+”模式设计思路 | 第39-41页 |
5.2.1 充分利用政府和集团的支持优势 | 第40页 |
5.2.2 互联网技术、思维与理念运用 | 第40-41页 |
5.3“互联网+”模式服务功能设计 | 第41-46页 |
5.3.1 创新课程设计与开发 | 第41-43页 |
5.3.2 完善学员服务与管理 | 第43页 |
5.3.3 打造高端增值服务链 | 第43-44页 |
5.3.4 功能设计总结 | 第44-46页 |
5.4 金融管理学院“互联网+”模式结构分析 | 第46-49页 |
5.4.1 业务核心层 | 第46-47页 |
5.4.2 数据驱动层 | 第47页 |
5.4.3 生态协同层 | 第47-49页 |
第6章 方案实施 | 第49-57页 |
6.1 方案实施基础 | 第49-51页 |
6.1.1 组织框架设计 | 第49-50页 |
6.1.2 技术平台搭建 | 第50-51页 |
6.2 实施重难点与解决措施分析 | 第51-52页 |
6.2.1 实施重点与难点 | 第51页 |
6.2.2 解决措施 | 第51-52页 |
6.3 方案实施计划 | 第52-57页 |
6.3.1 方案实施流程 | 第52页 |
6.3.2 方案实施进度计划 | 第52-53页 |
6.3.3 相关实践 | 第53-5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7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