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遗产范围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遗产概述 | 第10-14页 |
一、遗产的概念 | 第10页 |
二、遗产的基本特征 | 第10-12页 |
(一)遗产的时间性 | 第10页 |
(二)遗产的主体性 | 第10-11页 |
(三)遗产的财产性 | 第11页 |
(四)遗产的合法性 | 第11-12页 |
三、不能作为遗产的范围 | 第12-14页 |
(一)与被继承人人身密切相关的人身权 | 第12页 |
(二)与自然人人身有关的专属债权、债务 | 第12页 |
(三)国有资源使用权 | 第12-13页 |
(四)自留地、自留山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遗产范围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一、“公民”概念外延较窄 | 第14页 |
二、遗产范围立法体例不当 | 第14-15页 |
三、债权人保护力度不够 | 第15-16页 |
四、新型财产是否属于遗产界定不清晰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域外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18-22页 |
一、大陆法系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18-21页 |
(一)德国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18页 |
(二)法国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18-19页 |
(三)瑞士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19页 |
(四)日本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19页 |
(五)俄罗斯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19-20页 |
(六)台湾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20-21页 |
二、英美法系遗产范围立法及其借鉴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我国遗产范围立法问题完善 | 第22-32页 |
一、遗产定义引入“自然人”概念 | 第22-23页 |
二、立法体例的选择 | 第23-24页 |
三、遗产范围要明确保护债权人利益 | 第24-25页 |
四、新型财产的可继承性分析 | 第25-32页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继承性分析 | 第25-26页 |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可继承性分析 | 第26-27页 |
(三)新型知识产权的可继承性分析 | 第27-28页 |
(四)股权的可继承性分析 | 第28-29页 |
(五)死亡赔偿金的可继承性分析 | 第29-30页 |
(六)虚拟数字财产的可继承性分析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