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缺铁性贫血的概述 | 第13页 |
1.2 补铁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糖铁(Ⅲ)配合物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 葡萄糖酸钠及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 | 第16-17页 |
1.5 含铁量测定方法 | 第17页 |
1.6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21页 |
1.6.1 立题意义 | 第1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制备 | 第21-4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3.1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制备 | 第22-23页 |
2.3.2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含铁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3.3 单因素实验 | 第23-24页 |
2.3.4 响应面试验 | 第24-25页 |
2.3.5 不控制pH值对葡萄糖酸钠铁(Ⅲ)反应过程的监测 | 第25页 |
2.3.6 控制pH值对葡萄糖酸钠铁(Ⅲ)反应过程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7 不控制pH值与控制pH值为11的对比分析 | 第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2.4.1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含铁量的测定 | 第26-29页 |
2.4.2 单因素实验 | 第29-31页 |
2.4.3 响应面试验 | 第31-36页 |
2.4.4 不控制pH值对葡萄糖酸钠铁(Ⅲ)反应过程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5 控制pH值对葡萄糖酸钠铁(Ⅲ)反应过程的影响 | 第37-40页 |
2.4.6 不控制pH值与控制pH值为11的对比分析 | 第40-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表征 | 第45-53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3.3.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6页 |
3.3.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6页 |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3.3.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页 |
3.3.5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 第47页 |
3.3.6 电导率考察 | 第47页 |
3.3.7 PDI测定 | 第47-48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3.4.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8页 |
3.4.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3.4.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0页 |
3.4.5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 第50-51页 |
3.4.6 电导率测定 | 第51页 |
3.4.7 PDI测定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4.3.1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一般性质 | 第54-55页 |
4.3.2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水解性 | 第55页 |
4.3.3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还原性 | 第55页 |
4.3.4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5-57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7-63页 |
4.4.1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一般性质 | 第57-58页 |
4.4.2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水解性 | 第58页 |
4.4.3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还原性 | 第58-59页 |
4.4.4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9-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稳定性评价 | 第65-73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65-66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5.3.1 因素试验 | 第66页 |
5.3.2 加速试验 | 第66-67页 |
5.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7-68页 |
5.3.4 检测指标 | 第68-69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5.4.1 因素试验 | 第69-71页 |
5.4.2 加速试验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循环伏安法测定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含铁量 | 第73-85页 |
6.1 引言 | 第73页 |
6.2 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73-74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74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6.3.1 测定原理 | 第74页 |
6.3.2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游离铁的测定方法 | 第74-75页 |
6.3.3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总铁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75页 |
6.4 结果与分析 | 第75-83页 |
6.4.1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游离铁测定 | 第75-77页 |
6.4.2 葡萄糖酸钠铁(Ⅲ)配合物的总铁含量测定 | 第77-83页 |
6.4.3 实际应用 | 第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