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询问证人制度概述 | 第14-23页 |
一、询问证人的内涵 | 第14-16页 |
(一)证人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询问”的内涵 | 第15页 |
(三)询问证人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询问证人制度的价值 | 第16-20页 |
(一)询问证人制度有利于保障直接言辞原则 | 第16-17页 |
(二)询问证人制度有利于实现案件实体公正 | 第17-18页 |
(三)询问证人制度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 第18页 |
(四)询问证人制度有助于法官形成自由心证 | 第18-20页 |
三、询问证人制度与证明责任适用的关系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询问证人制度的典型模式 | 第23-42页 |
一、交叉询问模式 | 第23-32页 |
(一)交叉询问模式的内涵 | 第23-24页 |
(二)交叉询问模式的成因 | 第24-25页 |
(三)交叉询问制度的阶段构成 | 第25-28页 |
(四)交叉询问模式的规则 | 第28-29页 |
(五)交叉询问模式的立法例 | 第29-32页 |
二、职权主义询问证人模式 | 第32-37页 |
(一)职权主义询问模式的成因 | 第32-33页 |
(二)职权主义询问模式的阶段构成 | 第33-34页 |
(三)职权主义询问模式的规则 | 第34-35页 |
(四)职权主义询问模式的立法例 | 第35-37页 |
三、两种询问模式的比较 | 第37-38页 |
四、询问证人模式的新发展—混合式询问证人模式 | 第38-42页 |
(一)混合证人式询问模式的界定 | 第38-39页 |
(二)混合式询问证人模式的立法例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我国询问证人制度的现状 | 第42-49页 |
一、我国关于询问证人的规定 | 第42-44页 |
(一)我国询问证人制度的立法变迁 | 第42页 |
(二)司法解释关于询问证人的规定 | 第42-44页 |
二、我国询问证人制度的司法现状 | 第44-45页 |
三、我国询问证人制度与域外的比较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一)我国询问证人制度与域外的比较 | 第45-47页 |
(二)我国询问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询问证人制度的建议 | 第49-61页 |
一、借鉴交叉询问制度,保障当事人在询问证人程序中的主体地位 | 第50-54页 |
(一)借鉴交叉询问制度的原因分析 | 第50-52页 |
(二)我国借鉴交叉询问制度的制度构建 | 第52-54页 |
二、完善法官对询问证人程序的指挥权 | 第54-56页 |
(一)完善法官对询问证人指挥权的理由 | 第54-55页 |
(二)构建法官对询问证人程序的指挥权 | 第55-56页 |
三、完善法官的询问证人权 | 第56-59页 |
(一)完善法官询问证人权的理由 | 第56-57页 |
(二)构建法官询问证人权 | 第57-59页 |
四、构建询问特殊证人的规则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 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