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2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5-16页 |
1.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1.3.3 论文结构 | 第26-27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9-48页 |
2.1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 第29-39页 |
2.1.1 宏观视角下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相关研究 | 第30-35页 |
2.1.2 微观视角下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相关研究 | 第35-39页 |
2.2 失地农民市民化中的行为 | 第39-42页 |
2.3 失地农民市民化结果 | 第42-43页 |
2.4 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研究 | 第43-45页 |
2.5 已有研究评述 | 第45-48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 | 第48-56页 |
3.1 本研究理论基础 | 第48-52页 |
3.1.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48-50页 |
3.1.2 群体卷入模型 | 第50-52页 |
3.2 理论研究模型构建 | 第52-56页 |
第4章 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行为决策的实证研究—以理财行为为例 | 第56-68页 |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理论模型的推导 | 第56-60页 |
4.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56-57页 |
4.1.2 理论模型的推导 | 第57-60页 |
4.2 计量模型及检验 | 第60-66页 |
4.2.1 计量模型的设定及数据来源 | 第60-62页 |
4.2.2 计量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6页 |
4.3 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社会资本对异质性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影响—微观传导机理 | 第68-82页 |
5.1 研究的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第68-74页 |
5.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68-69页 |
5.1.2 理论模型 | 第69-70页 |
5.1.3 理论假设 | 第70-74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74-81页 |
5.2.1 变量测量及样本数据来源 | 第74-75页 |
5.2.2 样本数据来源 | 第75页 |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75-81页 |
5.3 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社会资本对异质性失地农民市民化结果的实证研究—多维视域分析 | 第82-101页 |
6.1 研究问题 | 第82-83页 |
6.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2-83页 |
6.2 研究假设 | 第83-87页 |
6.2.1 人力资本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 | 第84-85页 |
6.2.2 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 | 第85-86页 |
6.2.3 政府制度安排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 | 第86-87页 |
6.3 计量模型及实证检验 | 第87-99页 |
6.3.1 计量模型的选择 | 第87-88页 |
6.3.2 样本数据来源及变量测量 | 第88-91页 |
6.3.3 描述性统计比较分析 | 第91-93页 |
6.3.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3-98页 |
6.3.5 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第98-99页 |
6.4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7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01-11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1-106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06-110页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3页 |
附录 | 第123-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