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3-37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6-19页 |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2-24页 |
三、关于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24-33页 |
(一)新时期统战文化的内涵及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的界定 | 第24-28页 |
(二)新时期统战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功能作用 | 第28-31页 |
(三)新时期统战文化的价值取向 | 第31-33页 |
四、选题的基本内容 | 第33-35页 |
(一)主要思想 | 第33页 |
(二)重点和难点 | 第33-34页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34-35页 |
五、选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第一章 统战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 第37-57页 |
第一节 统战文化的历史渊源 | 第38-44页 |
一、先秦时期,“统战文化”即已萌芽 | 第38-39页 |
二、秦汉时期,“统战文化”业已形成 | 第39-40页 |
三、两宋时期,“统战文化”不断发展 | 第40-41页 |
四、蒙元时期,“统战文化”继续发展 | 第41-42页 |
五、康乾时期,“统战文化”日臻成熟 | 第42-44页 |
第二节 统战文化的理论基础 | 第44-52页 |
一、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 第44-47页 |
二、中国共产党各主要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方针 | 第47-52页 |
第三节 统战文化的现实基础 | 第52-57页 |
一、新时期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 | 第52-53页 |
二、新时期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 | 第53-57页 |
第二章 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统战文化概述 | 第57-77页 |
第一节 古代内蒙古地区统战文化的主要表现 | 第57-62页 |
一、和亲、交聘 | 第58-59页 |
二、羁縻、怀柔 | 第59-60页 |
三、归附、结盟 | 第60-61页 |
四、通关、互市 | 第61-62页 |
第二节 近、现代内蒙古地区统战文化的主要表现 | 第62-77页 |
一、民族团结文化方面 | 第62-69页 |
二、宗教和顺文化方面 | 第69-77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的组成 | 第77-111页 |
第一节 民族团结文化在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当中居于首要地位 | 第77-85页 |
一、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构成、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 | 第77-80页 |
二、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文化形成的历史缘由 | 第80-83页 |
三、“爱国进步、团结和睦”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内蒙古民族团结文化 | 第83-85页 |
第二节 宗教和顺文化在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 第85-94页 |
一、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宗教简况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特点 | 第86-88页 |
二、“护国利民、崇和向善”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内蒙古宗教和顺文化 | 第88-94页 |
第三节 多党合作文化、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是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94-102页 |
一、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多党合作文化 | 第94-97页 |
二、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 | 第97-100页 |
三、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 | 第100-102页 |
第四节 乌兰夫对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形成的历史性贡献 | 第102-111页 |
一、乌兰夫对内蒙古民族团结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 第103-104页 |
二、乌兰夫对内蒙古宗教和顺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 第104-106页 |
三、乌兰夫对内蒙古多党合作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 第106-108页 |
四、乌兰夫对内蒙古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 第108-111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111-123页 |
第一节 历史上累积的一些问题并未根本消失 | 第111-116页 |
一、民族权益保障问题 | 第111-112页 |
二、不同民族风俗、信仰尊重问题 | 第112-113页 |
三、境外分裂势力颠覆、渗透问题 | 第113-114页 |
四、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新挑战 | 第116-123页 |
一、少数民族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116-118页 |
二、草原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 | 第118-119页 |
三、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遗失带来的挑战 | 第119-123页 |
第五章 当前加强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 第123-139页 |
第一节 统战文化建设要围绕民族团结大局做文章 | 第123-127页 |
一、坚持贯彻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123-124页 |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 第124-125页 |
三、有效抵制境外分裂颠覆渗透图谋 | 第125-126页 |
四、正确看待处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 第126-127页 |
五、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 第127页 |
第二节 统战文化建设要服务于内蒙古经济文化发展 | 第127-131页 |
一、“8337”发展思路助推新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 第128页 |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解决民族问题 | 第128-129页 |
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助力民生问题 | 第129-130页 |
四、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 第130-131页 |
第三节 加强统战文化自身建设与创新 | 第131-139页 |
一、加强研究力度,形成重视局面 | 第132-133页 |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 第133-136页 |
三、加大创作力度,打造精品力作 | 第136-137页 |
四、加强人才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 第137-139页 |
结语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7-149页 |
后记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