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大豆及豆制品行业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1.2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豆制品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1 近红外检测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1.2.2 近红外技术在豆制品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豆浆凝固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7-20页 |
1.4.1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大豆中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 | 第20-2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2.2 试验试剂 | 第21页 |
2.2.3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21页 |
2.2.4 大豆蛋白质、脂肪及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5 大豆近红外光谱采集方法 | 第22页 |
2.2.6 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2.3.1 大豆各成分常规测定结果 | 第22页 |
2.3.2 光谱预处理对建模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3 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3.4 模型的验证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近红外法测定豆浆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第27-34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3.3.1 豆浆样品各成分常规分析结果 | 第29页 |
3.3.2 豆浆光谱采集方式的选择 | 第29-30页 |
3.3.3 光谱预处理对建模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3.3.4 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3.3.5 模型的验证 | 第32页 |
3.4 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近红外法测定豆腐中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 | 第34-40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4.2.1 材料和试剂 | 第34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4.2.3 豆腐样品的制备 | 第34-35页 |
4.2.4 豆腐蛋白质、脂肪及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4.2.5 豆腐样品近红外光谱的采集 | 第35页 |
4.2.6 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35页 |
4.2.7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3.1 豆腐样品各成分常规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4.3.2 光谱预处理对建模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4.3.3 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4.3.4 模型的验证 | 第38页 |
4.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豆浆缓式凝固技术的研究 | 第40-51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3页 |
5.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40页 |
5.2.2 复合凝固剂对豆浆凝固特性的研究 | 第40-42页 |
5.2.3 豆浆缓式凝固时间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5.2.4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5.3.1 豆腐复合凝固剂研究结果 | 第43-45页 |
5.3.2 豆浆凝固模型的研究结果 | 第45-50页 |
5.4 试验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创新点 | 第51页 |
6.3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