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基于层状钛(铌)化合物的新型可见光催化剂的研制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9页
    1.1 光催化第16-32页
        1.1.1 光催化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第17-21页
        1.1.3 光催化影响因素第21-23页
        1.1.4 提高光催化性能主要途径第23-32页
    1.2 层状化合物及其应用第32-44页
        1.2.1 层状化合物简介第32-33页
        1.2.2 层状化合物分类第33-35页
        1.2.3 插层复合技术第35-40页
        1.2.4 聚苯胺在层状无机主体中的研究概况第40-44页
    1.3 无机层状复合材料的应用第44-48页
        1.3.1 催化领域第44-45页
        1.3.2 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第45-47页
        1.3.3 传感器领域第47-48页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48-4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9-55页
    2.1 化学试剂和实验设备第49-50页
        2.1.1 主要化学试剂第49页
        2.1.2 主要实验设备第49-50页
    2.2 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第50-55页
第三章 具有优异可见光催化性能的聚苯胺/N-掺杂HTiNbO_5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第55-76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59页
        3.2.1 催化剂的制备第56-57页
        3.2.2 循环伏安测试第57-58页
        3.2.3 催化剂吸附性能测试第58页
        3.2.4 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测试第58-5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75页
        3.3.1 热重差热分析第59-61页
        3.3.2 XRD分析第61-64页
        3.3.3 FT-IR分析第64-65页
        3.3.4 形貌分析第65-67页
        3.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67-69页
        3.3.6 电化学性能第69-70页
        3.3.7 催化剂吸附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0-73页
        3.3.8 光催化机理研究第73-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具有锐钛矿(101)暴露晶的N-掺杂钛酸盐/TiO_2核-壳纳米带的制备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6-91页
    4.1 引言第76-77页
    4.2 实验部分第77-80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第77-79页
        4.2.2 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测试第79-80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90页
        4.3.1 XRD分析第80-82页
        4.3.2 形貌分析第82-83页
        4.3.3 XPS分析第83-85页
        4.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85-86页
        4.3.5 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86-89页
        4.3.6 光催化机理研究第89-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S-掺杂钛酸盐/TiO_2核-壳纳米带的制备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91-105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实验部分第92-93页
        5.2.1 催化剂的制备第92页
        5.2.2 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测试第92-93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3-103页
        5.3.1 形貌分析第93-95页
        5.3.2 XRD分析第95-97页
        5.3.3 XPS分析第97-98页
        5.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98-99页
        5.3.5 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99-101页
        5.3.6 活性基团以及光催化机理研究第101-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S-掺杂TiO_2/HTiNbO_5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105-118页
    6.1 引言第105-106页
    6.2 实验部分第106-107页
        6.2.1 催化剂的制备第106-107页
        6.2.2 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测试第107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7-117页
        6.3.1 形貌分析第107-108页
        6.3.2 XRD分析第108-110页
        6.3.3 XPS分析第110-112页
        6.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112-113页
        6.3.5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第113-115页
        6.3.6 催化剂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115-117页
    6.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46页
附录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安中心区滨海公共空间设计要素研究
下一篇:场域建筑的形态生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