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3S技术在汶川县映秀镇—银杏乡地质灾害敏感地区地质灾害监测与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7-22页
    2.1 自然地理第17-18页
    2.2 地质构造第18-19页
    2.3 震后地质灾害情况第19-20页
    2.4 已有研究基础第20-22页
第3章 研究区多源遥感数据处理第22-32页
    3.1 遥感影像预处理第22-25页
        3.1.1 数据源第22-23页
        3.1.2 遥感图像预处理第23-25页
    3.2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方式生成高精度DEM第25-27页
        3.2.1 航空影像空三加密第26-27页
        3.2.2 DEM编辑及DOM制作第27页
    3.3 三维遥感影像制作第27-28页
    3.4 D-InSAR提取地表形变第28-32页
第4章 研究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信息提取及分析第32-40页
    4.1 崩塌、滑坡概述第32-36页
        4.1.1 崩塌概述第32-33页
        4.1.2 滑坡概述第33-34页
        4.1.3 崩塌、滑坡的联系第34-36页
    4.2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信息提取第36-38页
    4.3 崩塌、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第38-40页
第5章 研究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第40-56页
    5.1 崩塌、滑坡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第40-47页
        5.1.1 地形坡度第40-41页
        5.1.2 地形坡向第41-43页
        5.1.3 地面高程第43-44页
        5.1.4 地层岩性第44-45页
        5.1.5 水系分布第45-46页
        5.1.6 植被覆盖第46-47页
    5.2 崩塌、滑坡易发性分析第47-54页
        5.2.1 基于信息量法的易发性评价第48-50页
        5.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易发性评价第50-53页
        5.2.3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易发性评价第53-54页
    5.3 不同评价模型的结果对比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层气储层压裂复杂裂缝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煤层气井产能预测及提高产能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