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浮法玻璃工艺 | 第12页 |
1.3 浮法玻璃技术 | 第12-13页 |
1.3.1 浮法玻璃熔窑 | 第12-13页 |
1.3.2 新型熔化技术 | 第13页 |
1.4 电助熔窑 | 第13-15页 |
1.4.1 熔融玻璃液导电性 | 第13-14页 |
1.4.2 生产中电助熔窑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4.3 玻璃熔窑电助熔优点 | 第14-15页 |
1.5 电助熔窑电极 | 第15-16页 |
1.5.1 电极种类及特点 | 第15页 |
1.5.2 电极布置类型及插入方法 | 第15-16页 |
1.6 玻璃熔窑工程仿真研究 | 第16-17页 |
1.6.1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第16-17页 |
1.6.2 国内外对全电熔及电助熔窑的仿真研究 | 第17页 |
1.7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流体相关理论与仿真软件介绍 | 第19-30页 |
2.1 流体力学 | 第19页 |
2.2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 | 第19页 |
2.3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 第19-20页 |
2.3.1 惯性 | 第19页 |
2.3.2 粘性 | 第19-20页 |
2.3.3 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 | 第20页 |
2.4 流体分类 | 第20-21页 |
2.5 流体流线与迹线 | 第21-22页 |
2.6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22-25页 |
2.6.1 流体连续性方程 | 第22页 |
2.6.2 流体动量方程 | 第22-23页 |
2.6.3 流体能量守恒方程 | 第23页 |
2.6.4 流体湍流方程 | 第23-24页 |
2.6.5 流体方程的初始与其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7 仿真软件介绍 | 第25-29页 |
2.7.1 Inventor | 第25页 |
2.7.2 Gambit软件 | 第25-26页 |
2.7.3 ANSYS-Fluent软件 | 第26-28页 |
2.7.4 Fluent应用范围 | 第28页 |
2.7.5 Fluent程序求解问题的步骤 | 第28-2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熔窑内玻璃液建模及仿真过程 | 第30-37页 |
3.1 玻璃熔窑原始数据及建模 | 第30-32页 |
3.1.1 玻璃熔窑原始数据 | 第30页 |
3.1.2 料堆和泡界线 | 第30-31页 |
3.1.3 冷却水包 | 第31页 |
3.1.4 电助熔窑相关数据及建模 | 第31页 |
3.1.5 模型网格划分 | 第31-32页 |
3.2 仿真物性参数 | 第32-35页 |
3.2.1 玻璃配合料成分 | 第32页 |
3.2.2 熔窑上表面位置与温度之间关系 | 第32-34页 |
3.2.3 玻璃液粘度与温度之间关系 | 第34页 |
3.2.4 玻璃液密度与温度之间关系 | 第34页 |
3.2.5 玻璃液电导率与温度之间关系 | 第34页 |
3.2.6 比热容 | 第34-35页 |
3.2.7 有效导热系数 | 第35页 |
3.3 模型假设 | 第35页 |
3.4 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3.5 导入文件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56页 |
4.1 电功率密度分布 | 第39-40页 |
4.2 温度分布对比研究 | 第40-45页 |
4.2.1 YZ平面温度分布对比研究 | 第40-41页 |
4.2.2 XZ平面温度分布对比研究 | 第41-44页 |
4.2.3 XY平面玻璃液温度分布对比研究 | 第44-45页 |
4.3 速度分布对比研究 | 第45-52页 |
4.3.1 XY平面内沿熔窑长X轴方向玻璃液流动情况 | 第45-47页 |
4.3.2 XZ平面内玻璃液流沿熔窑长X轴方向速度分布情况 | 第47-50页 |
4.3.3 YZ平面内玻璃液流沿熔窑宽Z轴方向流动情况 | 第50-52页 |
4.4 矢量分析 | 第52-53页 |
4.5 熔窑内各循环流量变化 | 第53-54页 |
4.6 熔化与澄清效果比较 | 第54-55页 |
4.6.1 熔化效果比较 | 第54页 |
4.6.2 澄清效果比较 | 第54-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电助熔窑仿真优化 | 第56-60页 |
5.1 优化后电助熔窑建模及仿真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5.1.1 电极配置 | 第56-57页 |
5.1.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7页 |
5.2 熔化与澄清效果比较 | 第57-58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4 循环流流量变化 | 第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同一熔窑不同拉引量仿真结果对比 | 第60-64页 |
6.1 热点及各部位拉引量变化趋势 | 第60-63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