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煤制甲醇工艺流程 | 第14-20页 |
1.1.1 甲醇合成原料气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1.1.2 甲醇合成工艺及其流程 | 第17-19页 |
1.1.3 驰放气中氢气的回收 | 第19-20页 |
1.2 气体膜分离 | 第20-28页 |
1.2.1 气体回收方法 | 第20-21页 |
1.2.2 气体膜分离的原理 | 第21-23页 |
1.2.3 气体分离膜的分类 | 第23-25页 |
1.2.4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 第25-26页 |
1.2.5 气体膜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3 化工流程模拟软件PRO/Ⅱ及数学软件MATLAB | 第28-31页 |
1.3.1 化工流程模拟软件PRO/Ⅱ | 第29-30页 |
1.3.2 MATLAB | 第30-31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甲醇合成回路的模拟与优化 | 第32-54页 |
2.1 甲醇合成回路工艺情况分析 | 第32-33页 |
2.2 物性方法选择 | 第33-35页 |
2.3 选择模拟模块 | 第35-41页 |
2.3.1 甲醇转化 | 第36-38页 |
2.3.2 气液分离 | 第38-39页 |
2.3.3 驰放气回收 | 第39-41页 |
2.4 建立完整工艺流程 | 第41-43页 |
2.5 操作条件分析 | 第43-53页 |
2.5.1 合成原料气流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2.5.2 合成原料气压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2.5.3 甲醇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2.5.4 循环气流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2.5.5 膜分离器进料压力的影响 | 第49-51页 |
2.5.6 渗余侧压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驰放气膜分离回收氢气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参数分析 | 第54-76页 |
3.1 模型的建立 | 第54-60页 |
3.1.1 原料气组成的简化 | 第54-55页 |
3.1.2 膜分离二组分气体的数学模型 | 第55-59页 |
3.1.3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59-60页 |
3.2 膜分离二组分数学模型操作条件分析 | 第60-65页 |
3.2.1 进料流率对氢气浓度及氢气回收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3.2.2 进料侧压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3.2.3 渗透侧压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3.2.4 进料组成的影响 | 第63-64页 |
3.2.5 纤维丝根数的影响 | 第64-65页 |
3.3 多组分气体膜分离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5-68页 |
3.4 多组分数学模型验证 | 第68-70页 |
3.5 多组分数学模型参数分析 | 第70-74页 |
3.5.1 进料流率对膜分离器渗透侧氢气浓度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3.5.2 进料侧压力对膜分离器渗透侧氢气浓度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3.5.3 渗透侧压力对膜分离器渗透侧氢气浓度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3.5.4 纤维丝根数对膜分离器渗透侧氢气浓度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