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低温胁迫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 第9-10页 |
1.3 低温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1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10页 |
1.3.2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3 低温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1页 |
1.4 低温胁迫对抗氧化酶类及膜脂特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1 低温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11页 |
1.4.2 低温胁迫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3 低温胁迫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12页 |
1.4.4 低温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12页 |
1.5 小麦耐寒性的评价方法及鉴定指标初探 | 第12-13页 |
1.6 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3.1 试验材料和设计 | 第16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6-17页 |
3.2.1 冻害程度的调查 | 第16页 |
3.2.2 幼穗发育进程的观察 | 第16页 |
3.2.3 产量的调查 | 第16页 |
3.2.4 干物质重的测定 | 第16-17页 |
3.2.5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7页 |
3.2.6 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8-49页 |
4.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寒害级别及主茎幼穗分化进程的观察 | 第18-20页 |
4.2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干物质重的影响 | 第20-24页 |
4.2.1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 第20页 |
4.2.2 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 第20-23页 |
4.2.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重的影响 | 第23页 |
4.2.4 寒害级别与产量降幅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4.3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耐寒性评价 | 第24-45页 |
4.3.1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及分蘖节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4-28页 |
4.3.2 孕穗期低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及分蘖节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8-33页 |
4.3.3 不同小麦品种拔节期及孕穗期耐寒性评价 | 第33-43页 |
4.3.4 品种拔节期和孕穗期耐寒性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3-45页 |
4.4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与淀粉含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 第45-49页 |
4.4.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2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幅和淀粉含量降幅的聚类分析 | 第46-49页 |
5 结语与讨论 | 第49-52页 |
5.1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差异性分析 | 第49页 |
5.2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和分蘖节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耐寒性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9-50页 |
5.3 不同小麦品种拔节期和孕穗期耐寒性的评价及差异性分析 | 第50-51页 |
5.4 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差异性分析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ABSTRACT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