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宋元时期白地黑花瓷器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山西宋元时期白地黑花瓷窑址考察 | 第18-42页 |
2.1 窑址分布 | 第18-22页 |
2.2 窑口分析 | 第22-39页 |
2.2.1 长治窑 | 第22-26页 |
2.2.2 霍州窑 | 第26-28页 |
2.2.3 平阳窑 | 第28-29页 |
2.2.4 固镇窑 | 第29-30页 |
2.2.5 盂县磁窑坡窑 | 第30-31页 |
2.2.6 浑源窑 | 第31-33页 |
2.2.7 介休窑 | 第33-37页 |
2.2.8 交城窑 | 第37-38页 |
2.2.9 孟家井窑 | 第38-39页 |
2.3 年代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山西白地黑花瓷的分期研究 | 第42-84页 |
3.1 第一期 宋末金初(1101-1149) | 第43-45页 |
3.2 第二期 金中后期(1150-1219) | 第45-66页 |
3.3 第三期 金末-元代(1220-1368) | 第66-84页 |
第四章 山西白地黑花瓷的纹饰研究 | 第84-97页 |
4.1 草叶(花卉)纹 | 第84-90页 |
4.1.1 折枝花卉纹 | 第84-88页 |
4.1.2 缠枝花卉纹 | 第88-89页 |
4.1.3 单株草叶纹 | 第89-90页 |
4.2 山水花鸟纹 | 第90-91页 |
4.3 文字装饰 | 第91-92页 |
4.4 其他纹样 | 第92-95页 |
4.5 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与其他地区白地黑花瓷比较研究 | 第97-120页 |
5.1 第一期、宋末金初(1101-1149) | 第97-101页 |
5.1.1 河北地区 | 第97-98页 |
5.1.2 河南地区 | 第98-100页 |
5.1.3 小结 | 第100-101页 |
5.2 第二期、金代中后期(1150-1219) | 第101-113页 |
5.2.1 河北地区 | 第102-105页 |
5.2.2 河南地区 | 第105-112页 |
5.2.3 山东地区 | 第112-113页 |
5.2.4 小结 | 第113页 |
5.3 第三期、金末-元代(1220-1368) | 第113-120页 |
5.3.1 河北地区 | 第113-115页 |
5.3.2 河南地区 | 第115-118页 |
5.3.3 山东地区 | 第118页 |
5.3.4 小结 | 第118-120页 |
结语 | 第120-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