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19页 |
1.1 我国有尾两栖类及受威胁概况 | 第12-14页 |
1.1.1 我国的有尾两栖类 | 第12-13页 |
1.1.2 两栖类物种受威胁现状 | 第13-14页 |
1.2 安吉小鲵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1 安吉小鲵物种简介 | 第14-15页 |
1.2.2 安吉小鲵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安吉小鲵繁殖期的栖息地特征分析及种群现状研究 | 第19-41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19-24页 |
2.1.1 安徽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 第19-22页 |
2.1.2 动植物资源概况 | 第22-23页 |
2.1.3 气候特点 | 第23-24页 |
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2.3.1 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 | 第26-28页 |
2.3.2 生态因子的选择 | 第28-32页 |
2.3.3 主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2.3.4 种群现状 | 第34-36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36-38页 |
2.4.1 繁殖期选择 | 第36-37页 |
2.4.2 生态因子 | 第37-38页 |
2.5 安徽清凉峰安吉小鲵的保护现状及建议 | 第38-41页 |
2.5.1 保护现状 | 第38-39页 |
2.5.2 保护建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人工繁育条件下安吉小鲵幼体生长曲线分析与拟合研究 | 第41-5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3.2.1 各变量间相关性 | 第43-44页 |
3.2.2 非线性模型拟合分析 | 第44-45页 |
3.2.3 生长曲线分析 | 第45-49页 |
3.2.4 实际测量值与拟合曲线估计值的比较 | 第49-51页 |
3.2.5 实际周增重/增长与曲线模型拟合估计值的比较 | 第51-53页 |
3.3 讨论 | 第53-54页 |
3.3.1 生长曲线的选择 | 第53页 |
3.3.2 实际应用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位点特异性PCR技术的安吉小鲵物种鉴定方法 | 第54-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4.1.1 材料及仪器 | 第55-56页 |
4.1.2 引物设计 | 第56-57页 |
4.1.3 总DNA的制备 | 第57页 |
4.1.4 PCR扩增 | 第57页 |
4.1.5 数据分析和物种鉴定 | 第57-58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4.2.1 序列分析 | 第58页 |
4.2.2 PCR鉴定 | 第58-59页 |
4.2.3 测序及Blast搜索 | 第59-60页 |
4.3 总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70页 |
附录: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获奖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