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水环境安全评价与预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国际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背景 | 第11-14页 |
·水环境安全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水环境安全的实践研究 | 第15-19页 |
·文献检索概述 | 第15-16页 |
·水环境安全的推广与实践 | 第16-19页 |
·水环境安全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9页 |
·水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甘肃省情及水环境安全现状 | 第24-33页 |
·人口情况 | 第24页 |
·自然概况 | 第24-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4-25页 |
·地质地貌 | 第25页 |
·气候特征 | 第25-26页 |
·土地与植被 | 第26页 |
·社会经济 | 第26-27页 |
·水系情况 | 第27-28页 |
·水资源区域分布特征 | 第28-30页 |
·甘肃省存在的水安全问题 | 第30-33页 |
·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尖锐 | 第30页 |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 第30-31页 |
·环境污染严重 | 第31页 |
·水土流失严重,治理进展缓慢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水环境安全评价方法 | 第33-44页 |
·水环境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33页 |
·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3-34页 |
·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第34-42页 |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 第34-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5-37页 |
·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解释 | 第37-39页 |
·各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第39-4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研究中涉及的方法 | 第42-43页 |
·评价等级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甘肃省水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 第44-58页 |
·资料来源 | 第44-48页 |
·指标标准值及权重 | 第48-49页 |
·评价函数 | 第49-51页 |
·计算结果 | 第51-54页 |
·结论及分析 | 第54-58页 |
·社会经济子系统 | 第54-55页 |
·生态环境子系统 | 第55页 |
·水环境子系统 | 第55-56页 |
·综合安全度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甘肃省水环境安全的灰色预测 | 第58-65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58-60页 |
·概述 | 第58页 |
·内容 | 第58页 |
·对资料的要求 | 第58页 |
·灰色预测模型 | 第58-59页 |
·精度检验 | 第59-60页 |
·GM(1,1)模型预测结果 | 第60-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第65-68页 |
·因地制宜,长远规划,缓解供需矛盾 | 第65-66页 |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 第66页 |
·制定良好的水资源保护经济政策 | 第66页 |
·持续削减污染,大力推荐工业节水 | 第66-67页 |
·加强科教与宣传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