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理论基础 | 第15-28页 |
2.1 交通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1 交通控制系统的分类 | 第16-18页 |
2.1.2 交通信号控制基本参数 | 第18-20页 |
2.1.3 交通控制信号配时经典模型 | 第20-22页 |
2.2 交通诱导系统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交通诱导系统结构 | 第22-23页 |
2.2.2 交通诱导分类 | 第23-24页 |
2.2.3 交通诱导的基本参数 | 第24-25页 |
2.2.4 交通诱导系统的综合评价 | 第25-26页 |
2.3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关系 | 第26-27页 |
2.3.1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2.3.2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差异性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交通信号控制与路径选择协同模型 | 第28-39页 |
3.1 提出问题及建模思路 | 第28-30页 |
3.2 信号控制模型 | 第30-31页 |
3.3 路径选择模型 | 第31-37页 |
3.3.1 PAP模型 | 第31-33页 |
3.3.2 包含瓶颈延误的PAP模型 | 第33-35页 |
3.3.3 考虑排队问题的PAP模型 | 第35-36页 |
3.3.4 包含绿信比的PAP模型 | 第36-37页 |
3.4 信号控制与路径诱导协同的综合动态系统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交通信号控制与路径选择协同模型性能分析及求解 | 第39-55页 |
4.1 信号控制与路径选择协同模型性能讨论 | 第39-45页 |
4.1.1 最大化路网通行能力 | 第39-43页 |
4.1.2 单调性和收敛性 | 第43-45页 |
4.2 求解过程 | 第45-47页 |
4.3 搭建仿真平台 | 第47-52页 |
4.3.1 VISSIM交通仿真软件简介 | 第47-48页 |
4.3.2 仿真准备工作 | 第48-52页 |
4.4 优化前后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