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在时政领域中的微博粉丝效应现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0-11页
    1.4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第13-23页
    2.1 概念界定第13-18页
        2.1.1 时政微博定义第13-14页
        2.1.2 粉丝与粉丝效应定义第14-17页
        2.1.3 时政微博与粉丝效应第17-18页
    2.2 相关理论综述第18-23页
        2.2.1 粉丝文化理论第18-19页
        2.2.2 微博理论第19-23页
第三章 时政微博粉丝效应现象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第23-40页
    3.1 时政微博粉丝效应现象的实证分析第23-31页
        3.1.1 实证研究的主要说明第23-25页
        3.1.2 粉丝效应的典型案例分析第25-29页
        3.1.3 时政微博粉丝效应的特征第29-31页
    3.2 调查问卷中粉丝效应现象的现状分析第31-36页
        3.2.1 粉丝主体结构呈年轻化、高学历化特征第32-34页
        3.2.2 微博粉丝行为日常活跃第34-35页
        3.2.3 微博粉丝的表达、反馈的需求不断提升第35页
        3.2.4 粉丝易受到关注对象指向性言论的影响第35-36页
    3.3 粉丝效应影响力日益突出的原因第36-40页
        3.3.1 微博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第37页
        3.3.2 微博的即时性、开放性加速公众议题升级第37-38页
        3.3.3 粉丝自我表达与寻求认同的需求第38页
        3.3.4 网络原驻民为主体的粉丝文化逐渐成熟第38-39页
        3.3.5 网络社区政治民主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第39-40页
第四章 粉丝效应现象存在的问题和积极影响第40-45页
    4.1 粉丝效应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0-41页
        4.1.1 信息不对称与粉丝盲目崇拜干扰事件真相第40页
        4.1.2 不当言论与不实信息引发不同粉丝群体冲突第40-41页
    4.2 粉丝效应现象产生的积极影响第41-45页
        4.2.1 促进权威信息发布信息方式的转变第41-42页
        4.2.2 实现网络民主的舆论监督方式革新第42-43页
        4.2.3 利于建立新型“数字公共领域”第43-45页
第五章 引导粉丝效应的建议与对策第45-50页
    5.1 增强时政微博公信力第45-46页
    5.2 规范微博平台信息传播环境第46-47页
    5.3 提升草根粉丝的辨别能力与独立心态第47页
    5.4 引导微博意见领袖传播正能量第47-48页
    5.5 正视粉丝效应存在和建立微博互动机制第48-50页
        5.5.1 灵活应对年轻化的粉丝群体第48页
        5.5.2 科学引导个性化的粉丝崇拜第48页
        5.5.3 严格规范多元化的粉丝表达第48页
        5.5.4 迅速回应实时性的粉丝建议第48-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6.1 主要结论第50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1第55-57页
附录2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养老机构运行模式探索--以北京市J社区和L社区为例
下一篇:中国竞技体育管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