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洲哲学论文--北美洲哲学论文--美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论克沃尔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19页
    1.1 研究的缘由以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的缘由第13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6页
        1.2.1 国内研究概况第14-15页
        1.2.2 国外研究概况第15-16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7页
    1.4 不足之处及创新之处第17-19页
        1.4.1 不足之处第17-18页
        1.4.2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背景第19-29页
    2.1 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第19-22页
        2.1.1 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第19页
        2.1.2 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第19-22页
    2.2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第22-26页
        2.2.1 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和绿色思潮的兴起第22-23页
        2.2.2 借鉴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第23-25页
        2.2.3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第25-26页
    2.3 克沃尔的个人简介和学术思想第26-29页
        2.3.1 克沃尔的个人简介第26-27页
        2.3.2 克沃尔的学术思想第27-29页
第三章 克沃尔的多重批判理论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提第29-49页
    3.1 批判资本、资本主义及其制度第29-37页
        3.1.1 资本在本质上是反生态的第29-32页
        3.1.2 资本使人类资本化第32-33页
        3.1.3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癌症式增长第33-34页
        3.1.4 资本主义的绿色发展只是一场梦第34-35页
        3.1.5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虚伪第35-37页
    3.2 批判绿色经济学第37-40页
        3.2.1 批判生态经济学第37-38页
        3.2.2 批判新斯密主义第38-39页
        3.2.3 批判社区经济学第39页
        3.2.4 批判合作社第39-40页
    3.3 批判生态哲学第40-45页
        3.3.1 批判深生态学第40-41页
        3.3.2 批判生物区域主义第41-43页
        3.3.3 批判生态女性主义第43-44页
        3.3.4 批判社会生态学第44-45页
    3.4 批判“第一代”社会主义第45-49页
        3.4.1 “第一代”社会主义没有形成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第45-46页
        3.4.2 “第一代”社会主义缺乏民主第46-47页
        3.4.3 “第一代”社会主义是反自然的第47-49页
第四章 克沃尔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原则第49-63页
    4.1 坚持共有权的原则第49-51页
        4.1.1 共有权的遗失第50页
        4.1.2 共有权的回归第50-51页
    4.2 坚持用益权的原则第51-54页
        4.2.1 用益权的“陨落”第51-52页
        4.2.2 尊重用益权第52-54页
    4.3 坚持民主的原则第54-55页
        4.3.1 民主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本质第54-55页
        4.3.2 民主是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石第55页
    4.4 坚持使用价值至上的原则第55-57页
        4.4.1 恢复使用价值应有的地位第55-56页
        4.4.2 坚持使用价值和自然内在价值的统一第56-57页
    4.5 坚持生态中心生产的原则第57-61页
        4.5.1 坚持生态意识导向第57-58页
        4.5.2 坚持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果相一致第58页
        4.5.3 坚持生态化需要第58-59页
        4.5.4 坚持“适当技术”的运用第59页
        4.5.5 生态中心生产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第59-60页
        4.5.6 坚持自由劳动第60-61页
    4.6 坚持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的原则第61-63页
        4.6.1 坚持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的必要性第61页
        4.6.2 坚持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相统一第61-63页
第五章 克沃尔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方法第63-78页
    5.1 坚持“红绿联盟”第63-64页
        5.1.1 “红绿联盟”具有内在统一性第63-64页
        5.1.2 重视“红绿联盟”中的红色分支第64页
    5.2 坚持阶级斗争第64-66页
        5.2.1 阶级斗争的必然性第64-65页
        5.2.2 划分参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四个阶级第65-66页
    5.3 坚持生态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第66-68页
        5.3.1 批判两种建党观第66页
        5.3.2 批判绿党第66-67页
        5.3.3 生态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第67-68页
    5.4 坚持在不同地域内采取差异化的斗争第68-76页
        5.4.1 在北方国家中的斗争第68-69页
        5.4.2 在南方国家中的斗争第69-71页
        5.4.3 当前生态社会主义实践的四个范例第71-76页
    5.5 坚持基层民主第76-78页
        5.5.1 组建临时代表大会第76页
        5.5.2 组建合作社第76-77页
        5.5.3 组建中心代表大会第77-78页
第六章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局限和启示第78-91页
    6.1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第78-81页
        6.1.1 彻底批判了资本主义及其制度第78-79页
        6.1.2 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79-80页
        6.1.3 全面构建了生态社会主义第80-81页
    6.2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局限性第81-85页
        6.2.1 抽象的民主观第81-82页
        6.2.2 软弱的政党观第82页
        6.2.3 错误的革命主体第82-83页
        6.2.4 革命的妥协性第83-84页
        6.2.5 实践的缺失第84-85页
    6.3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启示第85-91页
        6.3.1 经济方面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培育低碳技术第85-86页
        6.3.2 政治方面坚持基层民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第86-88页
        6.3.3 文化方面坚持生态意识导向第88页
        6.3.4 社会建设方面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平与正义第88-90页
        6.3.5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90-91页
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神宁集团员工培训研究
下一篇:工行某小微金融业务中心信贷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