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1.1 水体中磷污染来源及危害 | 第13-18页 |
1.1.1 水体中磷污染来源 | 第13-16页 |
1.1.2 水体中磷污染危害 | 第16-18页 |
1.2 磷污染水处理方法 | 第18-23页 |
1.2.1 物理除磷 | 第18-20页 |
1.2.2 化学除磷 | 第20-21页 |
1.2.3 生物除磷 | 第21-23页 |
1.3 给水污泥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3.1 给水污泥来源 | 第23-24页 |
1.3.2 给水污泥危害 | 第24页 |
1.3.3 给水污泥综合应用 | 第24-26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9-35页 |
2.1 试验材料、试剂、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2.1.1 主要试验材料 | 第29页 |
2.1.2 主要试验设备 | 第29页 |
2.1.3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9-30页 |
2.2 给水污泥制备及试剂配制 | 第30-31页 |
2.2.1 原态给水污泥制备 | 第30页 |
2.2.2 改性给水污泥制备 | 第30页 |
2.2.3 改性给水污泥颗粒制备 | 第30-31页 |
2.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1页 |
2.3 主要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2.3.1 试验材料表征 | 第31页 |
2.3.2 单因素实验法 | 第31-32页 |
2.3.3 正交实验法 | 第32页 |
2.3.4 动力学实验法 | 第32页 |
2.3.5 等温吸附实验法 | 第32-34页 |
2.3.6 解析实验 | 第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原态给水污泥粉末除磷效果及机理探讨实验 | 第35-49页 |
3.1 单因素实验 | 第35-37页 |
3.1.1 投加量的影响 | 第35页 |
3.1.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3 pH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正交实验 | 第37-39页 |
3.2.1 正交试验方法 | 第37页 |
3.2.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3.3 动力学实验 | 第39-42页 |
3.4 等温吸附实验 | 第42-45页 |
3.4.1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42页 |
3.4.2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42-43页 |
3.4.3 D-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43-44页 |
3.4.4 Generalized isotherm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44-45页 |
3.5 吸附原态给水污泥表征 | 第45-47页 |
3.5.1 SEM | 第45-46页 |
3.5.2 XRD | 第46页 |
3.5.3 吸附前后给水污泥表面EDS表征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改性给水污泥粉末除磷效果及机理探讨实验 | 第49-67页 |
4.1 改性前后对比试验 | 第49页 |
4.2 单因素实验 | 第49-53页 |
4.2.1 投加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3 pH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 正交实验 | 第53-55页 |
4.3.1 正交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4.3.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4.4 动力学实验 | 第55-57页 |
4.5 等温吸附实验 | 第57-61页 |
4.5.1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57-58页 |
4.5.2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 第58-59页 |
4.5.3 D-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59页 |
4.5.4 Generalized isotherm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59-61页 |
4.6 吸附前后改性给水污泥表征 | 第61-64页 |
4.6.1 SEM | 第61-62页 |
4.6.2 XRD | 第62页 |
4.6.3 EDS | 第62-64页 |
4.7 解析试验 | 第64-6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改性给水污泥颗粒除磷效果及机理探讨实验 | 第67-85页 |
5.1 改性给水污泥造粒实验 | 第67-68页 |
5.2 单因素实验 | 第68-72页 |
5.2.1 颗粒投加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5.2.3 pH的影响 | 第70-72页 |
5.3 正交实验 | 第72-74页 |
5.3.1 正交实验方法 | 第72页 |
5.3.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72-74页 |
5.4 动力学实验 | 第74-76页 |
5.5 等温吸附实验 | 第76-79页 |
5.5.1 郎格缪尔 | 第76-77页 |
5.5.2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 第77页 |
5.5.3 D-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77-78页 |
5.5.4 Generalized isotherm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78-79页 |
5.6 吸附前后原态给水污泥表征 | 第79-82页 |
5.6.1 SEM | 第79-80页 |
5.6.2 XRD | 第80-81页 |
5.6.3 EDS | 第81-82页 |
5.7 解析试验 | 第82-8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6 实际污水处理试验 | 第85-88页 |
6.1 改性给水污泥颗粒吸附低浓度水体中磷的试验 | 第85页 |
6.2 改性给水污泥颗粒吸附中高浓度含磷水体 | 第85-8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7.2 展望 | 第89-91页 |
8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7页 |